姬曉旭
摘 要 隨著高考改革,生物科目在高考中作用越發突出,然而高中生物學概念繁多、零散、復雜、容易混淆、課時有限,學生難以有效掌握,導致畏難情緒,考試成績不理想,生物科學素養的達成有難度。本文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結合多年高三生物備考過程和檢測結果,對新課程背景下開展高考生物的高效備考方法做一梳理探索。
關鍵詞 新課程 高考生物 備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生物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和高考政策改革,生物科目在高考的理綜合試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高中生物學概念繁多、零散、復雜、容易混淆,加之學習課時有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有效掌握,因此很多學生懼怕生物學科,考試成績也不理想,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生物科學素養也就成了一大難題。
1全面研究新課程、明確高考風向標
1.1重視基礎知識、突出主干知識
在課改省份的高考試題中,可以發現遺傳的基本規律,細胞的代謝、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出現的頻率最高,其中的遺傳基本規律在每套試題都出現,而且大多數都用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可見對這些知識點的綜合考查,已經成為對高層次能力考查的主要載體。
1.2強調實驗能力、要求理論聯系實際
在所有試題中都出現實驗題,有的還不止一道題,如2016年全國卷Ⅱ中的第5、29、31題有3道實驗題,全面落實了課標考綱對實驗的能力要求,而且實驗題大部分是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突出對教材內容的重新加工。有些實驗是科學史上著名的實驗,這主要是為了加強生命科學發展史的了解。
1.3活學活用、沉著應對
課標考綱是依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編制的不考慮不同版本教材的區別,因此命題時背景資料的選擇就會出現不均衡。例如:2016年第29題,考查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第4問考到酶的本質,該內容在人教版中有黑體字陳述,酶是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但在后面實驗中又用小字提到目前發現的酶本質是蛋白質或者RNA,盡管老師都講過這些重要科學實驗,但有些學生不夠重視,依然丟分,答案容易寫成有機物;也有部分同學平時看的課外知識較多,知道我國科學家目前已經發現酶的本質也會是DNA,也容易把此作為答案,但也是錯誤的,他忽視了老師強調過沒有寫進教科書的發現一般是不能作為考試答案的原則。
2認真研究考綱、制定可行性復習計劃、重在落實
第一輪復習從9月初到次年3月中旬,歷時最長,主要目的是將高中生物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進行全面梳理、歸類,要求每個考點過關,建立完整的知識網絡。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完成知識再現,再用精選的練習題鞏固并內化基礎知識,再歸納、構建相關的概念圖。復習完一個章節,必須盡快進行章節過關檢測,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癥處理。在此過程中,我們共進行了十二次檢測。
第二輪復習從3月下旬到4月底,主要目是通過專題復習來提高綜合應用能力。例如細胞專題、代謝專題、遺傳專題、實驗專題等,把分散到各章節中有聯系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同時對解題方法、解題規律、答題技巧加以提煉,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三輪是從5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應試能力,適應高考。用精選的模擬套題進行訓練,增強高考應試能力。最后沖刺階段,可要求學生看糾錯本,查漏補缺,回歸教材。同時對學生進行減壓,心理輔導,增強信心,從容應戰。
3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引導學生構建概念圖
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出的,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評價"的理念,擴展了學生學習評估的基礎;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對傳統的“一元智能”觀的強有力挑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當前在新課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師對學生評價頗感困惑之時,他的理論無疑會給我們諸多啟示。
4靈活恰當的處理選修內容
選修內容在已進入新課程高考的省份中,大都在選修1和選修3之間設立選做題,從考綱看陜西省也是如此,難度相當,分值為15分。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實驗的條件,很難形成理解性記憶,實驗現象也難以具體回答。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主要學習一些新技術的原理,不要求實踐,對學生而言相對容易。兩本都選必然會增加學生負擔,因此我們做法是只學選修3。
在講選修3時,講透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即可,不必要對教材內容做深度的拓展,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要將課本上的示意圖轉換成文字,形成流程圖,相近的內容最好用列表法進行對比復習,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利于形成理解記憶。
5高效備考需注意的三要點
5.1夯實基礎,避免知識漏洞
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是試卷命制的依據,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主要依據。因此,要認真理解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明確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針對目前不同地區可能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的情況,老師更要仔細研究課標和考試說明,因為不同教材在編排上可能有所不同,高考試題不會因為教材的問題而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
5.2規范作答,使用專業術語
對重點知識反復訓練,做到規范作答。高考生物試題信息來源廣泛,試題設置巧妙陷阱較多,需要考生分析提煉有用信息,歸納成生物學科中的問題,再通過生物專業術語加以解決。許多師生在平時訓練中不重視專業術語,認為意思對就可以,這是大錯特錯的。這點首先要引起我們每位老師的重視,老師才會去給學生強調。生物試題多數是簡答題,這就要求語言必須高度精煉、簡介、專業,這不同于文科的簡答題。這項工作必須有意識的去強化訓練,否則收效甚微。
5.3強化核心知識的橫向聯系
從分析考綱和近年試題我們可以發現,在全面考查的基礎上,突出了對重點內容、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教材中的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遺傳的基本規律、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系統及保護和現代生物技術等生物學的核心內容是復習要點。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歸納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揭示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技能和生物科學方法,要弄清曲線圖、坐標圖、模式圖、流程圖、關系圖、表格所蘊涵的生物學意義。引導學生把孤立的問題通過概念圖形成網絡,幫助學生把知識點串成線、繪成面,最終構成體。
總之,高三生物備考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做到復習效率的最大化,優化高考復習策略尤為重要。如何更好的做到高效復習備考在以后的生物教學中可以做進一步的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