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瑩
[摘要]由于我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防控手段相對缺乏,防控法律體系不完善,導致互聯網金融犯罪中的法律問題突出、類型多樣、現實危害較大;因此,厘清各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豐富防控手段,完善法律規制體系極為重要。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犯罪 防控
一、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法律法規
法律體系不完善致使人民銀行、銀監會、金融辦、工商部門等在防治互聯網金融違法行為時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犯罪是一種新形態的金融犯罪模式,以往關于規制金融犯罪的法律條文,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等,這些抽象、機械的法律條文及司法解釋,在應對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犯罪時,已喪失原有的適用基礎、條件和現實意義。“建立健全防控互聯網金融犯罪的法律體系,既能保證互聯網金融犯罪能夠得到很好的管治,又能在收緊市場監管口徑的同時不影響合理的、正當的金融業務健康發展”。
盡管我國在立法的法律層面上給予了高度重視.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來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但互聯網金融犯罪相比較刑法規定的傳統的盜竊、詐騙犯罪有其獨特性,其危害性遠超過傳統的盜竊、詐騙犯罪。正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建立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有著其特有的魅力,同時因其網絡的虛擬性、信息的快捷性,產生了難以預見和控制的風險。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的實踐證明,僅僅依賴金融犯罪的一般法是不夠的,亟需制定一套長效、完善的針對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特別法。從刑事政策的角度考慮,非常有必要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犯罪立法。
我國2012年出臺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了政府和網絡服務提供商保護公民個人電子信息的職責與義務,明確公民個人信息不被他人、組織竊取、出售的法律地位.可為個人數據隱私保護提供原則性規范與約束。但是我國仍然沒有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因此,我國立法應首先在憲法中明確網絡數據隱私的法律地位,為其他部門法的立法提供理論依據。其次,應加快出臺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的網絡數據隱私保護法案,并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體系。
此外有必要通過立法或者司法解釋,對涉及互聯網金融犯罪行為的救濟手段及時進行補充和修正.從而有效發揮法律的指引和預期功能,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二、強化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監測
要建立由政府牽頭,金融、公安、銀監、市場管理、經信、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參與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管控工作機制。公安經偵部門要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發展動態,牢固樹立“科技+傳統”的理念,既重視科技情報
建設,又強調人力情報運用,建立網上研判、網上預警、網上流轉等信息化用機制。加強易引發經濟犯罪風險和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信息的搜集和研判,努力發現、挖掘、提煉深層次、預警性信息,及時提出打擊和防范涉及互聯網金融犯罪活動的工作意見。
類似P2P等金融平臺其實質仍是一種金融活動,因此仍可以民商法予以調整。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管和指導.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良莠不齊,有些甚至試圖脫離監管,利用互聯網的漏洞實施非法經營、非法集資、詐騙等行為,導致出現不少網貸平臺短時間內倒閉、商家跑路。這與P2P等網貸平臺缺少人行標準、缺少機構監管等有直接的關系。2014年3月,央行向第i方企業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和《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對個人通過互聯網實施的消費額度、轉賬額度進行限制。2014年7月,央行召集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開會,商討關于尚未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的補充,主流還是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作為補充并未改變金融風險的本質。仍需要嚴格監管,互聯網金融發展應服從宏觀調控,保護消費者利益,遵守公平競爭和監管自律原則。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
金融征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規范發展的基石。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大大擴展了征信體系的數據范疇,可以通過電子交易平臺信息、物流信息、資金信息等互聯網大數據綜合判斷授信對象的信用狀況,實現交易雙方信息溝通充分、風險管理和信任評級完全數據化,解決信息不對稱、信息鴻溝等問題,使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銷售和購買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多途徑廣泛宣傳,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廣泛宣傳,提高公民互聯網金融經濟犯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相關職能部門和經偵部門組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部門,共同參與預警和控制機制。公安經偵部門要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加強動態發展監控,預警信息的收集和判斷金融風險,盡量尋找,對可能導致造成經濟犯罪和社會不穩定早期早開采,早提煉,早預警信息,及時打擊和防范涉及互聯網的經濟犯罪。科學評估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防和應急計劃,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預防。常見類型的網絡金融和經濟犯罪,作案手法和動態特性,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提醒理性投資的市民,以提高公眾的意識和能力。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廣泛的互聯網金融和經濟犯罪的教育和宣傳,切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識,要不斷通過各種媒體大力開展宣傳,揭露互聯網金融犯罪的手段,指引公民形成科學、理性的理財、消費習慣,增強法律意識,并注重交易證據的保存,積極、主動的維護自身權益。同時督促網絡運營商特別是網絡交易平臺、網上銀行對公民進行互聯網金融犯罪防范宣傳,目前各大網站都在其主面明顯位置設置警示欄目,提醒公眾防范互聯網金融犯罪。
四、加強國際刑事司法合作
從國家層面而言.針對互聯網金融犯罪日益呈現出全球化的特點和趨勢,應當加強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積極加入相應的國際公約,2001年的《關于網絡犯罪的國際公約》,在國際條約的框架下,積極開展國家間的刑事司法合作.在國際范圍內共同打擊網銀犯罪。2014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弘揚傳統友好共譜合作新篇》的演講中強調。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