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
【摘要】面對當今社會上各種校園貸事件的慘痛教訓,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校園貸款,了解借貸平臺,正視網絡貸款,教育大學生經受住金錢利益的誘惑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清楚網絡貸款的利弊,建立校園貸款的預防策略構建工作機制對校園貸問題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校園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218-02
近些年高校大學生惡性貸款事件頻繁發生,例如:裸貸、創業貸款、應急貸款、貸款賭博、購買奢侈品貸款、旅游貸款等等,一時間讓校園貸款呈井噴式發展。不少大學生身陷校園貸款危機,更有甚者大學生因承受不住還債壓力而選擇自殺。校園貸的泛濫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1.校園貸款的內涵
所謂“校園貸”就是指持有效身份證的在校大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金融機構和平臺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此類貸款針對大學生的消費特點量身打造,因其審核簡單、放款快捷風靡校園。在其給大學生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其風險難防控、費用的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的催款方式,讓許多貸了款的大學生悔不當初,學生家長知情后苦不堪言。
2.校園貸款的特點
在研究中發現,市面上大約有100多種校園貸平臺,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二是P2P貸款平臺,三是傳統的電子商務平臺。
2.1貸款門檻低
為吸引學生貸款,這些平臺審核門檻幾乎形同虛設都打著“一分鐘申請,分分鐘下款”的口號。隨機搜索校園貸的信息審核程序,只需填寫以下信息:身份證號,學校,學號,以及父母雙方的姓名,聯系方式,輔導員班主任的姓名,聯系方式等便可貸款。通過網絡操作給貸款人視覺上好像審核程序挺嚴格的,但實際在學生群體中調查發現,即使隨意填寫他人信息,只要確有其人,也會審核通過。這些貸款看似利息很低,手續費卻非常高,例如,借款20000元,要扣除4000元手續費,而學生在還貸時每個月的貸款利息都是按20000元來計息。經過推算,含手續費在內,這些貸款平臺的利息有的竟高達36%至52%,逾期不還,還要征收高額的滯納金。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年利率超過24%的貸款屬于高利貸,因此只要超過這個利率,法律上都不予支持。
2.2沒有法律保障
一些三無平臺大多只是一個微信公眾號,沒有APP,有的甚至連公司網站都沒有,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校園中橫行,引誘學生落入陷阱。而這類借貸平臺多數是一些小貸公司演變而成的網絡小貸平臺,其特點是:以自有資金放貸,貸款審核條件寬松,有些甚至宣稱“無視黑白,不查征信,是個人都能通過”。憑借其形同虛設的風控,這些平臺極容易吸引到負債累累,已無法在正規平臺貸款的大學生。而這類高危大學生又急于拆東墻補西墻,往往安全意識薄弱,極容易落入三無平臺高利貸的陷阱,遭受暴力催收威脅,甚至發生慘案。
3.校園貸的現狀
3.1大學生貸款因攀比奢侈消費旅游貸款
大學生自尊心強,跟風嚴重,攀比現象層出不窮。當不法分子把目標瞄準校園,校園貸款一度風生水起,象牙塔的寧靜被打破,比如貸款購買高檔的化妝品,高檔電子產品,名牌服飾,旅游等都在大學生群體中屢見不鮮。大學生在18歲上下年齡,持有效身份證符合貸款年齡,但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差,經不住誘惑很為常見,超前消費羞于向父母繼續要錢,不想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貸款能滿足一時間的欲望,并享受其中的滿足過程。同時貸款平臺不斷支持學生借貸超前消費的惡習,而催債環節惡劣手段頻出,直接導致分期貸款、裸貸等校園貸款出現。
3.2大學生貸款因賭博游戲貸款
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各種網絡游戲,手游,賭博游戲等開發越來越盛行。大學生都是90后,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家庭條件是否優越父母都會盡最大可能的給予滿足。大學生不在父母身邊,學習靈活自由,多半靠個人約束,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生活費不能滿足購買昂貴的游戲裝備,如此就會出現貸款購買游戲幣,貸款賭博現象。更有甚者自己因貸款信譽不良無法貸款,便用同學的朋友的身份證進行貸款。有的是跟同學借用身份證,同學礙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絕,有的是在同學不知情的情況下,同學室友之間防備心理較弱借用了證件等。最后逾期還款不上,自己就跑路了,這種貸款不緊影響到學生本人,也會讓不知情的學生陷入欠貸還貸的拖貸的風險之中。
3.3大學生創業貸款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社會上各種鮮活的創業成功實例都給大學生從視覺到實踐上的沖擊。在校大學生有頭腦,有時間,有干勁,沒經驗,沒資金,這成了大學生創業前的主要表現。在沒有畢業,沒有合適贊助商,得不到家庭支持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在三無平臺上貸款以緩沖資金不足。創業成功還好,如若不成功欠下巨額貸款,自己無力償還,只能靠家長幫忙還貸。
3.4貸中貸現象屢見不鮮
此類貸款方式多半是有貸款歷史的學生,因為自己的貸款記錄不良,自制力差,消費,游戲等不能自制。一些學生會把幫別人貸款,然后自己從中收取手續費當成是一種賺錢的門路,長此下去就像無底的深淵,無論是放貸學生還是貸款學生都會債臺高筑,而且這種貸款形式多半沒有通過網絡平臺,而是手簽合同且并沒有法律效益,不受法律保護的。
以上大學生校園貸款事件的發生最大的受害者莫過于家庭。借貸公司和借貸平臺更是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一弱點,對于校園貸款合同中的違約條款、逾期付違約金等等細則,很多學生并不會認真去看,而一旦發生逾期,平臺就會扣錢和收取高額利息,還會采取各種手段催款,如給其同學、朋友群發各種不實短信,不停地給其父母,老師打電話等等。一旦平臺通過法院向借款人提起訴訟、走司法程序,逾期的借款人就可能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進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更有甚者大學生承受不住壓力選擇自殺、犯罪等方式來解決問題。endprint
4.謹防校園貸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探索及途徑
4.1充分發揮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在校園貸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管道和主陣地。因此大學思政課應該加強教學改革和翻轉課堂的建設工作。首先,大學生學前教育非常重要,很多線下放貸中各種裸條、肉償、暴力催收等等都是在大學生什么都不懂剛剛入學的新生開始,通過校園小廣告或微博、微信、QQ群、QQ空間等渠道接近有借款需求的學生。所以學前教育和提醒非常重要。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所更新,翻轉課堂,視頻教育,以案說法,都是很好的教學手段,不僅僅拘泥于課本條條框框教育。將貸款案例通過舞臺劇,情景劇展現出來,讓學生通過案例挺高本身的警惕。第三,可以將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分為教學板塊,針對年級的認知不同進行不同層次教學,跟社會實踐接軌,更能增強教學效果。
4.2強化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防范和社會責任感。
首先,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創造者,少年強則中國強并未被取代。所以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都要增強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拓展,開展大學生吃苦教育,中國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感染教育,提高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引導大學生了解社會現象,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自覺地維護社會穩定。其次,增強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和家人信息,不隨意使用他人信息,不隨意注冊網站,或泄露個人信息,特別是在購物注冊、傳單注冊、陌生人推銷注冊等。第三、建立一個全方位的針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常識學習機構或課堂。當今社會的大學生非常看重金錢利益,上大學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讀書無用論,有錢才是王道等言論在網上層出不窮,對精神層面的滿足和追求越來越低,常此以往必將會腐蝕中國的新生代的發展,這是我國傳統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弊端。讓大學生對金錢物質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不拜金不奢侈不攀比不能僅僅停留于口頭教育,應該讓大學生認識經濟鏈的產生,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等,經濟學常識要成為常識性教育機制。
4.3建設貸款網絡平臺合法化,國家出臺監管新方式。
首先,涉事金融機構發放如此巨額的貸款,在貸款人真實性審核、還款能力評估等多個方面出了紕漏,正常來看,風控如此糟糕的貸款機構早就應該倒閉了。他們沒有倒閉的關鍵在于他們篤定這些學生的家長不會坐視這些學生信用破產、拿不到畢業證。光鮮的校園金融,最后用威脅、連坐等非常規手段來搞“風控”,這就與高利貸無異。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信譽,增強國家征信網的普及使用,將個人信譽和身份證信息聯網,提高個人信譽在社會生活中的整體地位必將能夠改變不良貸款機構的肆意妄為。其次,互聯網+促進了社會發展,同時也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貸款網絡平臺的注冊和監管必須嚴格處理。正常的校園金融生態應該是:債務違約的大學生自己承擔責任;違規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自擔虧損;但金融監管部門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時懲罰金融機構濫發貸款于前,利用暴力、株連手段追債于后。第三,作為較為敏感的市場,校園信貸市場短時間是無法改變的,這是一個需要市場主體具有充分的風險認知,強大的實力背景及堅守道德底線的行業。當然,經歷過野蠻生長后,如能充分發揮“校園貸”的作用,迎來正名后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家庭負擔,培養學生的獨立和信用意識都不會太遙遠。所以大學校園監管,常識教育任重而道遠。因為還有很多自控能力好、有兼職收入的學生,不該因為不自覺學生的負面案例而剝奪他們的權利。
參考文獻:
[1]王娜.高校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及防范對策.法制與社會.2016.11.
[2]張玉甫.網絡貸款瘋狂入侵大學校園是福是禍.中國青年報.2016.03.20.
[3]李芬芬.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