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是我校非電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實踐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及所面向專業的特點,摒棄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全開放的實驗教學新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最大的提升,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電工 電子技術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N0-4;TM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235-01
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是面向我校理工科非電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紐帶,是培養我校理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程受眾面寬,對我校“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課程以“強化基礎教學,鍛煉實踐動手能力,實施創新和素質教育”為目標,服務于全校理工類各相關專業。
一、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針對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服務學科專業和課程繁多的現狀,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面向進行分析和研究,構建立體化、多層次以及全開放的實驗教學模式。同時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因此,對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開展有針對性教學,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最大的提升,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二、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立體化、多層次、全開放教學模式
(一)立體化教學模式
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預習。尤其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把電工與電子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個不同專業當中的特殊應用以情景實例的方式在平臺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清晰的看到日常生活和將來的工作環境中對知識的應用,定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上,充分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發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課外,通過內容豐富的課程教學網站,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自主式、探究式學習能力。同時,網站提供師生互動的交流版塊。突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強化了教學討論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多層次教學模式
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中,實現多層次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可將其分為三個層次,并基于這些層次,對學生、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逐一實現層次化。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主要特點,分析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興趣,并根據其差異,依照教學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其次,對教學目標進行劃分,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和專業需求,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最后,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基于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應用和發展需求,對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并有效應用到實際教學中[2]。
(三)全開放教學模式
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實現全開放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期間,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學習內容進行開放,保證實驗課程中的各個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時,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情況進行實時記錄。積極促進教學過程的合理執行,不僅能實現動態化管理,在網絡與教學充分結合下,也能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結束語
以全校理工科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及職業面向為研究對象,以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全開放的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為研究內容,以電工實驗教學過程為研究載體。實現立體化、多層次以及全開放的實驗教學新模式,促進電工與電子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細化層次、分級教學,實現實驗室的全面開放,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效果,推進教學的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陳和娟.基于無錫商院e學堂創新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模式[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17(1):100-101,134.
[2]劉銳,王海燕.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 現代教育技術,2014,05:26-32.
作者簡介:
桑林(1982-),女,黑龍江科技大學工程訓練與基礎實驗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