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娜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這樣造成了在學校中出現一批新的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農村留守兒童還是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有效的監管,再加上青少年正是身心成長的階段,缺乏監管,就很容易在其心理以及學習方面產生問題,尤其是心理以及人格方面的缺陷。語文教育是最好的工具。因為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這也使得語文教學在情感教育方面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優越性。所以在農村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情感資源對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教育,健全留守兒童的人格。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留守兒童;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4-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30
一、巧借留守兒童的生活實踐經歷
美國的教育學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的外延即為生活的外延,因為生活的世界也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因此在農村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農村的現實情況,根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和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有著更強的自理能力,其幫助家長干活的經歷也比非留守兒童要豐富,所以語文老師要善于創造條件,將留守兒童的實踐經歷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祖父的園子》教學中,可以結合農村孩子幫助家長整理菜園的經歷,鼓勵孩子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二、以情施教,增加留守兒童對家庭的感情
上海師范大學盧家楣教授指出,“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根據盧教授的這一觀點,就可以發現,情感教學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信息的傳遞、加工過程,還需要進行情感交流,只有教師和學生從學識到情感雙方面同時進行交流,才能夠達成情感教學。在語文課文中,課文的作者通過其獨特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讓留守兒童能夠善于通過閱讀課文從而體會出文字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刻領會到情感產生的緣由以及情感中包含的思想內涵。
比如在魯教版四年級下冊《慈母情深》一文中,記敘的是梁曉聲酷愛讀書,卻因為家境比較貧窮而買不起《青年近衛軍》的情景,當他下定決心到母親工作的地方要買書的時候,卻發現母親的工作環境極其艱苦,但是母親卻不顧同事的勸阻給他買了書,展現了母親濃濃的愛。本文對母親的描寫僅僅是抓住母親的外貌:極其瘦弱的脊背,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龜裂的手指;抓住母親的動作: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在物資困乏的境況下,就是這個瘦小羸弱,為生計疲于奔命的母親,堅守著對兒女的希望,成為梁曉聲今后踏入文學殿堂的動力。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樸素而崇高的母愛!通過學習課文使得留守兒童從內心升起對父母的崇敬和愛戴之情,讓他們從內心理解到父母的不易,父母外出打工也完全是為了自己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意識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但是父母也在時刻牽掛著他們。
三、利用語文平臺與留守兒童建立良好關心關系
內爾·諾丁斯說:“身為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接受關心,如果一個孩子在進入小學時還沒學會如何接受關心,那么這個孩子的人生將處于危險之中。”留守兒童和別的家庭環境不同,因此留守兒童更加渴望被關心,而且他們也確實是需要特殊關心的群體,一旦留守兒童對于周圍教師的關心沒有任何反應甚至反感,那么說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危險,而且會給留守兒童的人生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危險。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和留守兒童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并不難,只要老師肯用心,肯細心和留守兒童溝通,同時要把對于留守兒童的尊重具體到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對于留守兒童的教學來說,尊重他們比單純的單向給予更加重要,只有在尊重和欣賞的前提下,留守兒童才會對給予他們的關心有所反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僅需要給他們傳道授業解惑,更需要尊重,在尊重的基礎上讓我們關心的孩子成長成為既值得關心也懂得關心別人的人。
四、發現閃光點,逆向求助
在小學的教學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哪怕學習再不好的孩子,也有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有認真學習寫作業的時候,而老師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孩子們興奮很長時間,而且其學習的動力更加充足。所謂的發現閃光點,就是需要老師抓住每個機會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表揚可以激勵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保持較長時間的學習狀態。所謂的“逆向求助”,就是教師通過給予留守兒童一些幫助別人的機會,來達到反向激勵的目的。一般來說,我們都把留守兒童看作是弱勢群體,因此老師對于留守兒童的援助會顯得更加多一些,但是這也加劇了留守兒童的自卑以及無助,同時由于老師的過分援助,使其的依賴心理也更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學會適時地向留守兒童求助,這樣一來就可以讓留守兒童充分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也體會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諦。
五、利用網絡進行溝通
在我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教育部長袁貴仁明確表示,“要切實落實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問題,要善于創造條件,使得留守兒童能夠通過電話、視頻等和其父母進行溝通交流,拉近留守兒童和父母的感情,縮短心理上的距離”。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也更加普及,因此家長更應該通過手機上網的功能查詢關于兒童教育方面的資料,及時充實自己。此外留守兒童的家長大多數都在一些大型城市打工,而這些城市中大多都有免費的報刊雜志等,家長要善于利用休息時間去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然后教給孩子,這樣可以有效地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 羅黃秋子.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 徐瑩瑩.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動機的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 鄭媛.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研究[D].寧夏大學,2016.
[4] 鄧翠云.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亞太教育,2016(4):20.
[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