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都勻 558000)
學校體育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研究①
劉志紅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都勻 558000)
我國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下降,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受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該文從學校體育的角度出發,分析學校體育在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學生體質發展的對策,為改善我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供理論參考。
學校體育 小學生 體質健康 干預
小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發展的希望,他們的體質健康發展水平影響著我國未來的現代化建設,只有擁有健康的體質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然而根據全國體質健康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小學生的體質連續在下降。學生的體質受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學校教育對學生體質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該文從學校體育的角度探討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教育模式,為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增強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1 學校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
體育場地設施是困擾學校體育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體育設施一直處于缺乏的狀態。近年來,我國小學體育場地與設施有所改善,但由于學生人數較多,體育設施人均占有量還是不足,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的小學,體育設施資金投入不夠,體育基礎設施缺乏,遠遠滿足不了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需求,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體育鍛煉。
1.2 體育鍛煉時間不夠
小學體育課課時量少,在體育課中,學生活動的運動強度與運動量不夠,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素質訓練,導致學生的體質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還存在“放羊式”的教學現象,學生在體育課中真正鍛煉的時間不多。同時由于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一些學校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體育課的時間被用在文化課的學習中,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熱情逐漸減退,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也逐漸下降。
1.3 體育運動氛圍不濃厚
課外時間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數少,體育場所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學校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做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也沒有安排專門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導致學生缺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而良好的學校體育運動氛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1.4 體育教學機械化
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正處于需要引導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們采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目前,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形成了許多新的教學理論,但一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沒有將新的教學理論應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在體育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熱情不高,甚至產生厭惡體育的態度。
2.1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和體育教師要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認識到健康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學生體質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教師和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體質。因此,體育教師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基礎上,加強身體素質的訓練,將“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從圖中可以發現,系統的密度隨著實驗的進行先有往密度增大的方向變化幅度更大,后有往密度減小的方向變化,密度的這種變化也體現著體系的單胞邊長的變化同樣符合這一趨勢。
2.2 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
小學生主要通過學校體育課學習體育運動基本知識、技能,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并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將傳統與新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采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每節課中達到一定的鍛煉時間與運動量,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同時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了解科學鍛煉的方法,充分發揮體育課的最大功能。
2.3 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僅僅依靠體育課的時間進行體育運動遠遠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因此,要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比如課間操、校內比賽、體育俱樂部等等,提高學校體育鍛煉的氣氛,增加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
2.4 優化體育運動場地、器材設施
2.5 健全體質監測與反饋機制
學校成立專門的體質健康監測機構,對監測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保證每次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有效性。對每個學生不同學年測試的成績進行對比,根據每個學生體質健康的變化情況,分析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并及時將測試的成績反饋給學生。特別對成績不及格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并將干預的效果反饋給家長及學生,只有通過檢測與反饋機制,學生的體質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學校體育經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體質健康仍不理想,沒有充分發揮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功能。因此大家仍需不斷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優化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健全體質監測與反饋機制等。同時發揮社會、家庭等促進學生體質發展的功能,與學校體育一起共同促進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逐漸改變學生體質連續下降的現狀,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姚健,于宏亮,張樹來,等.學校體育在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工程建設中的路徑選擇[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2):21-25.
[2]岳保柱.構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4):453-457.
[3]陳海燕,楊燕,吳念.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與學校體育應對措施[J].浙江體育科學,2012(4):56-59.
[4]張子龍,馬軍,付連國,等.中國2010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2):142-146.
[5]侯樂榮,張藝宏,秦朗,等.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0(1):102-105.
G807
A
2095-2813(2017)07(c)-0106-02
黔南州2016年基礎教育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6A077)。
劉志紅(1985,9—),男,漢,湖南新化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