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裕
探討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權利訴求到權利實現的轉變
——以“適應性體育”視角為出發點
張 裕
在體育課堂過程之中,教學對象是全體學生,這就意味著體育課程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是享受體育權利的一種體現。作為運動弱勢學生并不是不需要體育鍛煉,而是體育訴求得不到權利實現,體育教師如何幫助運動弱勢群體進行自我權利的維護與實現成為體育權利體現的關鍵。本文以文獻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從“適應性體育”視角重新認識運動弱勢學生的體育課堂教學,從而能夠為中學體育教師提供理論指導。
適應性體育;運動弱勢;體育權利
體育權利是指在體育組織活動中,公民能夠獲得身體健康和進行鍛煉的自由以及平等和競爭的機會和資格,從而能夠享有達到最高體質和心理健康標準。在體育課堂過程之中,教學對象是全體學生,這就意味著體育課程已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教學基本組織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享受體育權利的一種體現。既然體育課程歸屬于學生體育學習的權利之范圍,那么必須要提出一種理論對全體學生進行權利保障。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學生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或者很被動地在接受體育課,大量的調查表明,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并不是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而是自己本身的體育訴求無法得到權利實現的回應。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影響教師對教學質量的控制,而且長期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形成對體育課反感、不愿意加入體育活動的惡性心理。“適應性體育”概念從理論上解決了特殊群體對于體育權利保障的問題,以矛盾特殊性原理為指導,通過極為針對性的體育教育,結合現實情況創造性地尋找個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創新性地解決相關問題。本研究即以此為基點進行理論上的探討,試圖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適應性體育”是伴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而衍生出的一種體育文化現象,是基于促進個體與生態環境的互動、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以身體、心理、智力發生障礙的人為主體 ,包括在特定時期內不能分享普通體育活動的社會成員所從事高度個性化的體育活動和跨學科的知識體系。“適應性體育”的核心在于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保障群體的體育教育權利,在于建立一種高度個性化的體育形式,針對特殊的服務群體,進行調整性、創新性的體育課堂實施。我國臺灣適應體育學者闕月清教授認為適應性體育有著三方面特征:一是一種體育教學態度,二是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傳輸系統,三是一套強調動作問題的發現、評估和矯正治療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在體育課程實行過程中體育教師首先從思想概念上進行完全改革,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能夠參與到課程中的學生。其次,綜合利用各方面條件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吸引學生。最后,建立完整知識系統,能夠對問題的出現和解決都有自己認真而獨到的見解。
運動弱勢學生一般指在體育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生理、心理障礙等內部原因或者環境、條件等外部原因,導致其暫時體育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正常開發,不能夠正常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學生。這其中包括由于懼怕失敗、自卑心理強烈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對體育運動不積極,也包括由于肥胖、瘦弱、殘障等客觀原因造成的運動能力低下。
3.1 運動能力低下,難以參與劇烈的體育活動
運動能力是指人參加運動和訓練的基本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組成元素密不可分,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平衡等身體機能表現。運動弱勢學生往往由于長期缺乏運動時間與運動量而造成身體素質下降進而運動能力低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群體內部不乏體胖者、體弱者或者身體出現某些障礙的學生,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為運動吃力,動作遲緩,不能夠正確地學習體育教師所指導的學習內容等。因此而造成他們對體育活動有興趣但是不敢上體育課的錯誤心理。
3.2 缺乏正確認識,自卑心理強烈
運動弱勢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來源于哪里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那么對于自尊的認識又應該是怎樣的?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形成的,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不僅包括自我尊重而且也需要他人、集體、社會的尊重。當學生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會懷疑自身能力,害怕與人交往直到自我孤立封閉,原本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結果自己給設定了“我不行”的提前結果,在體育課堂中就無法體驗成功的樂趣而提前選擇放棄。
3.3 體育資源占有量少,容易被教育邊緣化
體育課堂上資源配置匹配度低是很常見的現象,不同種類的體育資源難以形成動態平衡,運動弱勢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很難與其他上課積極的學生形成體育資源競爭優勢,從教師角度,教師渴望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中來,但是也很難做到每個人都保持著對體育的高度熱情。教育邊緣化是運動弱勢學生游離在體育教師教育關愛之外,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幫助,長期以往容易讓學生對體育學習失去信心,進而轉化為從思想上、從行為上脫離集體,孤獨自閉。教育邊緣化實質上是教師的一種放棄,教師對學生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教育的信任,從而采取的放任自流的行為。教育邊緣化現象對于學生的身心成長極為不利,從身體發展角度思考,缺乏正確的體育指導容易引起學生對體育的錯誤理解,從心理發展角度思考,缺乏教師課堂的關愛,容易使學生產生負面效應,失去學習動力,體驗不到體育課程的成功感。
4.1 教師主動轉變思想,防止教育邊緣化現象出現
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是學生成長提高的重要力量之源,學生一旦產生消極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立即產生警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對體育課程之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盡到自己的責任。對于運動弱勢學生,教師更有必要對其賦予相對其他更多的愛護,從細節做起,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信任的動作,甚至一個相信的眼神都會給學生的情感上給予滋潤。將學生體育技能表現出來的標簽抹去,學會傾聽學生。關愛學生的實質是“師德”的體現,而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德”的核心。
4.2 帶領學生體驗“成功感”,增強體育學習信心
“成功感”是一個人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任務時所產生的一種自我滿足、積極愉快的情感,這種良好的情緒狀態能對學習生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與“成功感”相密切的是參加活動時的目標高低,在同樣的成功體驗之中,有的人覺得成功,有的人就會產生失敗。所以需要體育教師在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感”的過程之中,要根據學生的真實水準設定適合個體的目標,即“跳一跳,能夠摘到的桃子”,突出與運動弱勢學生真實水平相貼近的目標設定。
4.3 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興趣性、針對性
正是出于完成對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權利訴求到體育權利實現的轉變這一目標,需要教師能夠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提高課程學習的興趣性與針對性。首先教師需要認知的是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正是由于人們對某些運動技能感覺需要,才會產生熱心于從事。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實物產生優先注意和分散出大部分的精力在興趣的事情上。正是由于此,教師應該通過觀察、詢問、或者其他手段方式,對運動弱勢學生的需要、興趣進行摸索。針對性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高層次要求,既要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體育課程需要,也要對特殊群體的學生提出貼合他們需求的教學方式。
運動弱勢學生在體育課堂之中應該是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懷的,而不是被教育邊緣化。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權利訴求到權利實現的轉變需要各方積極努力,保障學生體育權利的執行,而教師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需要積極主動,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扮演,喚醒運動弱勢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體育需要。適應性體育為大眾體育權利保障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分析實體問題的存在,提出適應性體育視角下的學生體育權利實現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極為重要的理論指導。
[1] 陳遠軍,常乃軍.試論公民體育權利的社會實現[J].體育文化導刊,2006(12):16-18.
[2] 羅攀.論體育權利與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4):428-431.
[3] 陳品.普通高校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活動參與度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9):92-94.
[4] 盧雁.適應體育概念辨析及應用的必要性[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8,31(10):1391-1394.
Discussion on the Transfer from Sports Rights Claim to Realization by Sports Vulnerable Students——Start from "Adaptive Sport"
Zhang Yu
The teaching objects in PE class are all students, which means sport class is a deserved right in school life. For students weak in sport, sport exercise is necessary, the question is their sport requirement right is deprived. The key issue in sport right realization is how PE teachers can help sports vulnerable groups to protect and realize their right.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metho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re-recognizes sports classroom teaching for vulnerable group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Key words: adaptive sports; sports vulnerable; sport rights
張裕(1993-),男,河南開封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會體育指導。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3-0109-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