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先卓瑪
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管理藝術
□ 周先卓瑪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的教育工作,不僅有其自身的規律,也有許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運用這些方法與技巧,會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與學生的溝通。溝通也是一門學問,甚至是一門藝術,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總結了一些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級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溝通是雙向的。我們并不是單純地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我們還應該學會積極地傾聽。傾聽的能力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首先要表示出誠意,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對我們自己和對他人都是很有好處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而去聽他人談話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次要有耐心,一是要等對方把話說完;二是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不同意的,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三要適時進行鼓勵和表示理解,談話者往往都希望自己被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談話中加入一些簡短的語言,如“對的”“是這樣”“你說得對”等,或點頭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勵談話者繼續說下去,并引起共鳴。
班主任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觀察,可以達到了解其思想狀態的目的。《小學班主任》一書中認為:班主任在工作中越是善于觀察,就越能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學生。觀察力是班主任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觀察要求能看出學生個性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質,把它們跟表面的、暫時的、非固有的特點區別出來,并能認識學生發展的基本趨向。班集體是由學生組成的,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性格、智慧、行為特征。教師應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家庭狀況、人際關系等,了解和掌握了這些,有助于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困惑。例如一個平時上課很專注的學生一段時間里突然變得萎靡不振,上課走神。我注意到這一點后,私下向他了解,原來是家庭矛盾引起的。通過談心,解開了他的思想疙瘩,又恢復了以前的學習狀態。
談話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功。談話是一種雙向活動,它不僅需要真誠和信賴,而且需要技巧和機智。一要有充足的準備,要明確談話的內容、方式、目的;二要拉近距離,做學生的貼心人,學生最愛向知心人說知心話,因而談話時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的角色,把學生當作朋友,以自己寬厚的師愛去贏得學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鑰匙,能助你步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三要“說服”,不要“壓服”,學生有不同的觀點,要耐心分析,談自己的看法時要婉轉,不要用命令的口氣。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間,廣泛地、及時地進行多向信息交流,形成思想、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碰撞,通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而建構個體認知結構。通過課堂分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或競賽,實行“小先生制”,提問回答,小檢查、小實驗、觀察學習方式等,即知即傳、互教互學,多向交往,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協調發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應作為主導者和信息傳遞的中心,把握好時機,及時反饋,準確掌握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和探究學習狀況,給予激發和鼓勵,合理控制教學過程,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造熱情。同時教師要樹立全面衡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綜合評價觀,運用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全面性評價、基礎性評價方法,提倡多次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調控和杠桿功能。通過舉行諸如此類的活動,綜合考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和成績,這樣才符合我們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陶行知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認為“管是為了不管”。小學生需要管的地方太多了,大到世界觀的形成、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小到坐立行走、穿衣打扮,如果事必躬親,無所不管,那就成了保姆的角色,容易陷于瑣碎,也不利于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與成長。要管大放小,分清主次,學生能干的放手讓他們去干,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逐步鍛煉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個好的班級領導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主任領導下的班委會。
班主任藝術是班主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是自身教育理論修養與教育教學經驗融會貫通的成果。相信通過自己不斷地實踐探索,會逐漸掌握更多的管理技巧,使班主任管理藝術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明顯。
(作者單位:青海省貴南縣城關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