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松
【摘 要】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已成為其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如今電視民生新聞出現的問題很多,受眾大幅減少,其發展到了瓶頸期。同時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受眾長期以來的接收新聞信息以及傳播信息的方式,電視民生新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電視民生新聞應怎樣融合新媒體,以求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 新媒體 可持續發展
電視民生新聞是以電視為媒介,采用平民化語言,報道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報道內容豐富多樣,不僅報道百姓身邊事,還包括時事、體育、娛樂新聞等,與百姓生活相關的事件都是可選擇的新聞源。各大衛視中,民生新聞一直是新聞欄目的重要力量。但電視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泛濫,內容同質化嚴重等。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移動端逐漸成為百姓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對電視民生新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受眾流失嚴重,廣告收入持續降低,電視民生新聞的生存發展面臨巨大壓力。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借力于新媒體,利用新媒體多渠道、多角度發布民生新聞的優勢,實現媒介融合。本文以《新北方》欄目為例,論述電視民生新聞面對新媒體沖擊,如何在堅持地方民生新聞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新媒體的傳播個性,并進行有效融合。
一、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
首先,新聞同質化嚴重
隨著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大部分省市臺在多個子頻道中開辦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但是居民身邊的新聞事件有限,造成了多個民生新聞欄目報道同一條新聞,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遼寧地區民生新聞欄目同樣存在這種問題,例如遼寧衛視的《第一時間》,公共頻道的《直播生活》,都市頻道的《新北方》等,加之各城市臺的民生新聞欄目,相近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有很多。
其次,電視民生新聞娛樂化問題比較突出
報道過程中,呈現一種娛樂化報道趨勢,地方電視臺為了追求高收視率,對電視民生新聞進行“軟化”,使得民生新聞不同程度偏離了正確的報道方向。有一部分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為博人眼球,會專門針對花邊新聞或者個人隱私進行報道,價值取向出現偏差。該類新聞在報道初期確實會吸引受眾,但不利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長遠發展,降低新聞品牌影響力。
再次,電視民生新聞在報道過程中,新聞線索往往來自百姓熱線
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時,難免會因為對百姓的關心或同情而摻雜個人的情感,使新聞報道有失客觀。有很多百姓認為只要把自己的身邊事通過媒體報道就會解決,所以記者在報道類似問題時,會不由自主地去充當類似于政府的角色,不同程度忽視了新聞的客觀性。電視民生新聞只能充當輿論監督的角色,并不是執行政府的功能,沒有深入調查的新聞報道,電視民生新聞的公信力將會受到影響。
二、新媒體對電視民生新聞的沖擊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電視民生新聞遇到了更大的挑戰。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主要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借助于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是一種新的溝通方式。新媒體已成為民眾接收民生新聞的主要方式,同步來講,電視民生新聞的受眾則一直在減少。并且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對年輕受眾的吸引力較低,導致電視民生新聞的受眾群體呈現老齡化趨勢。電視民生新聞話語權也在流失。例如2016年召開的兩會,雖說電視上也在持續不斷地播出,但是微博仍是報道兩會的最大宣傳平臺。2015年的大閱兵,在當天新浪微博熱門上有6個閱兵的話題,累計瀏覽量超過25億。新媒體較電視報道更具有時效性與互動性。
三、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
1.融合新媒體渠道,吸引更多受眾
隨著微博、微信的快速發展,大批年輕受眾開始通過新媒體接收民生新聞信息。電視民生新聞通過新媒體平臺吸引年輕受眾,發掘潛在受眾,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以《新北方》的新媒體推廣為例,我們來分析電視民生新聞應如何借助新媒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北方》官方微信公眾號每天會推送圖文消息,按照“最新”“最熱”“最舊”等主題編輯發布,發布的新聞全部是貼近民眾的新聞信息,包括地方新聞、生活經驗、時事政治等。2017年4月3日推送的新聞頭條《遼寧人注意了!這張卡將讓你享受102項福利!》,主要的內容就是介紹社會保障卡的功能福利,通過文字介紹社會保障卡的六項基本功能,圖片介紹102項社保福利。新聞內容主要來自新華網,圖片主要來自《工人日報》,屬于對網絡新聞的重新編輯,閱讀量在10萬+。2017年4月2日推送的頭條新聞《遼寧12條最美自駕路線 一起探春光》,為受眾推送清明小長假的自駕游路線,閱讀量在10萬+,主要介紹了沈陽蒲河大道、千山梨花峪、遼河七星濕地濱水路、丹東桃花、朝陽云蒙山杏花谷、遼陽梨花、旅順櫻花、綠江村、蒲石河的蝴蝶溫洞、觀臺河口鳥兒歸巢等共12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一篇簡短的語言描述,一幅圖片以及行車路線,文章來自《新北方》與《沈陽晚報》。《新北方》微信發布的內容與遼寧地區的百姓聯系密切,每篇微信文章下都會有網友積極互動,回復消息咨詢問題。《新北方》在傳統媒體之中算是較早進入新媒體行列的新聞欄目。《新北方》的日微博總數上升明顯,說明《新北方》越發重視利用微博引導受眾關注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從《新北方》的例子看,電視民生新聞應充分尊重新媒體傳播個性,細化發布新聞欄目板塊,通過新媒體渠道吸引年輕受眾觀看電視,實現電視民生新聞與微博、微信的聯動發展,挖掘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潛力。
2.打造品牌,提高節目質量
如今受新媒體的沖擊,受眾在選擇新聞欄目時,會像購買商品一樣,注重品牌效應。電視民生新聞要明確自身品牌定位,并在此基礎上以新媒體渠道來塑造優秀主持人、開辦公益活動,推廣媒體品牌。《新北方》現已在遼寧地區有較高知名度,媒體品牌深入人心。樹立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品牌,首先,需要準確把握品牌定位。《新北方》受眾群體是遼寧地區百姓,報道內容是與遼寧百姓緊密相關的新聞事件。電視民生新聞應當關注受眾需求點,利用新媒體渠道全方位推廣自身品牌,打造符合自身定位的媒體品牌。其次是提高電視民生新聞內容質量。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借助新媒體拓寬推廣途徑,但最主要的仍是以專業深入的內容吸引受眾,所以電視民生新聞更要注重新聞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電視民生新聞相對于網絡新聞或是新媒體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采訪權,可以針對生活中的新聞事件進行深度挖掘,給出解決措施,做出有內容的新聞。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民生新聞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報道有意義的新聞信息,為民眾真正解決問題。民生新聞報道內容要緊緊圍繞受眾生活,拉近與民眾之前的距離,體現出電視民生新聞在心理上與民眾的接近性。此外,還有地緣上的接近性,大部分民生新聞欄目都是以某地為報道范圍。例如《新北方》主要針對的是遼沈地區民眾,《直播生活》針對沈陽地區百姓,《直播前沿》針對鞍山地區百姓生活等等,在內容選擇上緊密貼合相關地域,提供貼近性報道。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牢牢把握受眾群體,尋找受眾需求點,報道真正有價值、為百姓所需要的新聞。
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創新發展,把握受眾群體,積極融合新媒體,擴寬傳播途徑。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新聞受眾的流失,電視民生新聞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創新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做有內容的新聞,深度發掘現象背后的問題;做品牌新聞,增強地方電視民生新聞知名度;做有價值的新聞,杜絕信息瑣碎;滿足百姓全方面的信息需求,加強電視民生新聞的公信力,重新樹立電視民生新聞的權威性,杜絕話語權的流失,重新吸引受眾關注,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白小易.解讀民生新聞[J].視聽界,2004(1):19-22.
[2]顧致農,崔涌.民生新聞價值取向初探[J].新聞界,2007(3):44-54.
[3]徐敏.民生新聞與地方形象塑造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4]張麗丹.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理論、實踐及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13.
[5]王欣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探討[J].新聞傳播,2015,(13):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