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雯
[摘要]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如何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扎實有效管控信貸風險,成為了我們當前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
[關鍵詞]信貸業務;原因;風險
一、現行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農村金融機構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后,在信貸營銷過程中,出現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
(一)貸前調查與貸后管理不到位
由于人員素質、科技支撐、流程規范等因素的影響,事中事后的監管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貸后管理機制缺失、催收管理規定執行疲軟、貸后管理力量缺失、管控舉措有限等方面。
(二)數據審查不細致
在業務營銷過程中,基層網點及客戶經理受“速度情節”、“業績情節”等思想影響,往往存在為了“為了貸款而編制報表、報表數據迎合貸款金額”的現象,忽視了對財務信息真實性的調查分析,不利于信貸風險的有效管控;三是流程規范不健全。近年來,農信社在信貸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和流程設定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制度要求幾乎覆蓋到了每一個準人環節。但在貸中、貸后過程中,由于基層分支機構所在地信用環境及信貸人員素養、利益、倫理等因素的制約,潛在信貸風險依然很大,同時,總行對于客戶信息的掌握過度依賴工作經驗和系統數據提示,沒有做到客戶經營狀況、盈利能力、誠信觀念等“軟信息”收集的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貸風險管控失靈。
二、原因剖析
造成現階段信貸業務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機制上存在“先天不足”
由于農信社的支農市場定位,信貸客戶“農”字特色很強,經營效益低、抗風險弱、綜合實力弱,與各大商業銀行相比,在客戶選擇上存在差距,增加了信貸風險。同時,受制于農村地區客戶素質不高、誠信意識缺失等因素影響,農民、農戶和農村企業逃債、躲債和賴債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增加了信貸風險。
(二)管控體系有待健全
目前,農信社基本采用的是事前預防與事后處置的風險管控模式,由負責管控的部門通常以下級逐級上報的方式掌握風險信息,反映渠道比較滯后,風險預警和識別能力不夠,風險提示不及時,而且管貸力量弱,基層信貸人員偏少,業務素質偏低,管貸能力不強。
(三)經濟持續下行制約信貸質量提升
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措施的落地,民間集資情況的存在,縣域經濟實體經營狀況的疲軟,賺錢熱點效益的不明顯,民間投資的不旺盛,極大增加了業務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制約了信貸質量的提升。
三、強化管控的幾點建議
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應重構和優化系統理念,既要沿用傳統辦法,又要創新風控體系,確保信貸風險管控工作貫穿于整個業務流程。
(一)事前嚴把信貸風險“源頭關”
一要高度重視信貸風險防控工作,做到信貸風險管控與業務發展同安排、同部署、同推進,納入日常議事日程,確保發展可保、風險可控、質量提升。二要強化風控機制建設。做到業務未動,制度先行,科學設計激勵約束機制,既要防止不顧風險盲目放貸的規模情節,又要克服一味強調風險而坐等觀望的畏懼不前。三要優化職能部門設置。通過內部培養、外部招聘等方式,優化風險管理條線人員結構,配強配齊風險管理管理人員,發揮其對整個業務流程審核把關、督查提示的作用。四要注重員工風險意識養成,強化風險理念的灌輸和風險管理的培訓。
(二)事中嚴把信貸流通“準入關”
一要嚴格資格認定。落實行管、監管規定,嚴格篩選信貸準人條件和標準,堅持三農定位、涉農貸款基本條件,確保信用等級達標、財務報表真實有效。二要擇優信貸支持。突出抓好涉農龍頭企業、縣域重點民生項目、地方明星企業等支持重點,做好項目儲備,抓好大客戶營銷工作,抓好中小客戶儲備工作,優先扶持一批經營規模、財務健全、效益良好、守法授信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農戶作為貸款對象,扶持其做大做強、做精做優。三要優化擔保舉措。尋求多種擔保方式,有效克服小微企業“短、頻、快”的用款需求,實行土地、房產、商鋪等不動產抵押擔保制度,積極探索企業存貨、企業倉單、應收賬款質押、農村土地抵押、林權抵押等擔保方式,有效防范信貸風險。
(三)事后嚴把信貸風險“管理關”
一要落實定期貸后分析制度。查看貸款使用情況,判斷其是否符合貸款規定:查看倉儲、物流、銷售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資金流動困難;查看報表情況,判斷其生產經營情況;查看貸款對象負債變化情況,判斷其負債能力、償債能力。在此基礎上,定期出具一份貸后管理報告,強化風險管控措施措施。二要樹立分類管貸理念。對于貸款客戶的貸后管理,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堅持一企一策、一戶一策、因地制宜,分類建立險預警信息臺賬,動態追蹤管理。三要構建多方聯動防控機制。加強與工商、稅務、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客戶朋友圈的聯系溝通,做到及時發現風險、及時處置風險:加強與銀行同業的溝通協作,對于存在多家銀行貸款的客戶,要多聯系、多溝通,構建多方聯動防控機制。四要強化日常工作督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結合、全面檢查與抽查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客戶經理的貸款管理再檢查,形成一種檢查常態,讓客戶經理不敢懈怠貸后管理:加強獎懲機制建設,強化制度執行,做到真獎真罰,讓管貸人員不會懈怠貸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