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摘 要】閱讀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通過營造有趣的閱讀教學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實效。本文從自身實際經驗出發,就譯林版小學英語有效閱讀教學實踐進行初步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在當前譯林版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提高閱讀水平才能使得自己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新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開展有效閱讀,幫助學生提高其閱讀能力和英語綜合能力。
一、巧妙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說、影視等藝術作品中,懸念通常被用來引起觀眾對作品未知情節的好奇和期盼心理,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在英語教學中,將這種方法與閱讀教學相融合,有利于為學生營造一種充滿問題和疑惑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時,通過巧妙的懸念設置,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和合理的猜想和聯想。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靈感和智慧的迸發。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keep our city clean”這一內容的講解時,我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引起學生們的探究欲望,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給學生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碰到了一件可以吃許多垃圾的東西,誰能夠告訴我,這件東西是什么?”學生們對老師的這個問題進行猜測,而且還相互探討,但是孩子們顯然都沒有搞清楚英語單詞“rubbish”含義,于是,我對他們進行提示:“同學們可以在本文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我提示以后,學生們對短文進行了仔細的閱讀,當學生們看到短文中垃圾桶的圖片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垃圾桶就能吃東西”。于是,同學們終于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垃圾桶”,接著我有要求他們用英語回答,學生們又很快在文章中找到垃圾桶這個英語單詞“bin”。在學生們完成這一問題后,我有針對之前他們對英語單詞“rubbish”含義不了解的情況,提出了一個問題:“rubbish這一個單詞的意思是什么呢?”學生們略微思考后回答道:“垃圾”。至此,我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整的解答。
上述教學案例中,對于閱讀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者說問題的答案,我沒有采取直接的提問,而是利用巧妙的設置問題,給學生造成懸念,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和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通過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文本進行猜想和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找出答案所在。不僅對課文有了深入的認識,同時也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深入解讀文本、把握閱讀內容的情節
深入解讀和理解文本內容,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找到合理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容,有效把握閱讀教學的內容,實現閱讀課堂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小學6A unit 1 Public signs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就為學生們較好地解讀文本內容作出如下設計:我用多媒體展示出公共廁所標志、圖書館標志、以及地下通道標志等一系列共同標志和符號,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判斷這些標志的含義。不僅激活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同時也將語言知識點融入其中,降低了鼓噪的知識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開展自主閱讀。
案例中,我在閱讀教學時,在首先進行文本內容情節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切入、以及動畫切入等方式幫助學生感知文本內容,從整體上對文本進行解讀和理解,不僅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語言知識,同時還提升了學生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學習文章文化內涵的閱讀技巧。
三、指導學生品讀、體驗文本的感情色彩
我們認為,就閱讀來說,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由淺及深、由表及里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在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上述認識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在準確認識和理解語言文字和文本內容后,有意識地嘗試引導學生用心品讀,感悟和體驗文本內容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對文本進行深度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我在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故事脈絡進行大致的感知和了解后,結合文章的插圖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品讀。我讓學生們嘗試著觀察圖片:“Cinderella和他的繼母以及繼妹在一起生活”。然后找出問題:“她們對Cinderella好嗎?”的答案,我讓學生們在閱讀時帶著感情去體會故事主人公Cinderella難過的心情,使學生讀懂文章的感情色彩、體驗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從而更好的回答我的問題,完成閱讀任務。又如,我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中舞會場景:王子愛上了Cinderella,拿著水晶鞋四處找她。我讓學生們根據內容就這一場景進行合作表演,不僅鍛煉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體會了主人公終獲幸福的那種情感色彩。
案例中,我根據文章內容的層次,將不同段落所表現出的故事場景進行劃分,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色彩去進行品讀,將語言知識學習和情感體驗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學生在品讀中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形象,體驗到了以人物形象為載體的文本感情色彩。實現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有效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突破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瓶頸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有效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更好的閱讀學習意識,進而實現最終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建.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與管理的策略[J].赤子(中旬),2014(3)
[2]鐘蓉蓉.趣味任務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學子,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