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學
摘 要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歷史教材中所存在的法制知識,并與歷史學習特點相融合,培養初中學生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以歷史知識為出發點,著重探討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法制滲透。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學 法制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我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歷史學科中,其實包含著大量的民主法制教育資源,有助于教師對于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學生的法制思想得到有效進步。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民主法制的制約,它能夠使我們存在的社會變得美好而有秩序。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是初中歷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1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的重要性
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對于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至關重要。若想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就應使廣大民眾了解法制對于社會發展以及民眾自身的重要作用,使民眾能夠知法懂法,走向正確的人生路途。因此,對于民眾的法制教育是志在必行的,尤其是對于學生的法制教育,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懵懂階段,對于法制知識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初中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其中包含的法制知識,而有效促進學生的法制意識,從根源抓起,保障我國依法治國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若想使我國的發展逐步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發展,就必須運用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以及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有助于深入貫徹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擁有較強的法制意識,并在實際生活中得以有效運用,促進初中學生的健康發展。
2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的契機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的契機,具體內容體現如下:
2.1巧妙利用生活實際實現法制滲透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若想深入貫徹法制知識,就必須引導學生充分聯系生活,并以生活實際為例,讓學生產生共鳴,促進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于法制知識能夠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良好法制意識的形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知識,其本質目的在于,讓學生知法懂法,明白法制知識對于社會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教師應充分將歷史教材中的法制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切勿使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晦澀難懂,長久下去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初中教學在進行歷史教學中,應巧妙利用生活實際實現法制滲透,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從而解決,實現法制知識的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科舉制》一課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如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有哪些法規是為了保護人才的? 這些法規的頒布對于我國的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對于問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談論,各抒己見,有助于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學習,并在討論中使學生明白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擁有強烈的愛國使命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借助歷史教材,積極的學習法制知識,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2.2靈活運用歷史活動進行法制滲透
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教師對于學生法制知識的滲透,可以不僅局限于歷史教材中,也可以充分開展積極有益的歷史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理解,并能夠在潛移默化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
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歷史活動活動,來促進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學習,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相關電影,如《東京審判》該影片刻畫了二戰后,對于日本人殘忍的罪行做出正義的審判。通過影片的觀看,能夠使學生了解到當時國家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促進學生對于該課的學習,使學生對于歷史知識能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從中探索出有益的法制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殘忍暴行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嗎,這種極端的行為是為人所不恥的,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2.3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實現法制滲透
初中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中,應合理設置課程內容而實現法制滲透。教師在設置內容時,應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特性,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而設置合理的課程內容,其內容的設置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使學生取得進步,切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教師應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充分進步,從而使法制知識能夠深刻記憶在學生的腦海中,有助于學生良好法制意識的形成,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一課時,教師應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并有效結合我國當前的法制,實現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較難的內容設置,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循序漸進,如水般流淌緩緩流淌。
2.4有效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法制滲透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廣為教學所應用,尤其對于歷史學科而言,需要借助大量的歷史資料,才能有效的了解歷史知識,并實現對于法制知識的滲透。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向學生放映出歷史時期的資料,并在觀看的過程中提煉出有益的法制知識,從而促進對于學生法制知識的滲透。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放映出當時鴉片戰爭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將鴉片戰爭的內容與現代吸毒人員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切的了解吸毒的危害,自覺抵制與遠離毒品,并從中學習到有益的法制知識,更是促進學生法制意識的形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使初中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發展。
3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對于初中學生的成長而言至關重要,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歷史學科中充分提煉出法制知識的精華,促進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知法懂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從而發揮出依法治國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永生.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5(25):7.
[2] 劉應忠.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法制滲透問題[J].考試周刊,2013(40):135.
[3] 張輝.利用歷史教學,滲透法制教育[J].考試周刊,2012(05):139-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