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昌美
摘 要:高職計算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計算教學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就業意識,夯實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操作、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就業發展。對此,筆者從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以期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就業;高職計算機;優化
1 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的脫離社會實際需求
當今社會需要是具備互聯網思維、具有計算機實操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的計算機人才,那么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生。然而大多高職院校卻疏忽了這一點,只是把計算機教材上的知識點拋給學生,課上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并沒有真正意義上來培養學生自己的獨立思維以及技能,從而導致學生專業素養不高,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發展。
(2)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
有句俗語:“不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而是我變化太慢”。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而我們的教學內容卻依然不為所動。這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學內容是按照現階段的課程計劃或者課程標準來制定的,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一旦確定后就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如此很容易就造成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高職學生計算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當前的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社會現實和市場需求。
(3)教學模式陳舊固化,學生實踐能力薄弱
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單一,不少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型”教學模式,有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步,完成教學任務,一股腦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點,而把培養學生實踐的技能放在一旁不予理睬,師生互動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圈劃的考試重點,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不高,實踐動手能力薄弱,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想上課,教師上課累”的局面,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此外,有些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高,實踐教學能力和計算機實操能力過于薄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難以促進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
2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1)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以就業為導向,從社會角度、企業標準以及實際需求出發,并結合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現狀,靈活巧妙地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從而提高高職計算機教學有效性。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市場需求變化,增設一些諸如Photoshop、Flash動畫、網站建設、網絡市場推廣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或邀請企業加入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明確企業的崗位要求和競爭模式,從而實現計算機理論知識教學與社會企業實際的有效銜接,提高學生實踐動手、創新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就業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的優化上,要注意改變傳統單向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增加對學生就業觀的引導,增強學生對就業的重視度,應增加對學生就業觀的引導,善于利用學科網站拓展學生的學習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計算機綜合人才,滿足市場需要。比如,以C語言為例,C語言不僅可用于編寫系統軟件,還可用于編寫應用軟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C語言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C語言的執行力度和效率,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2)強化實踐環節,注重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學生上機實操環節是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夠更加直觀有效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需要采取思想性高的且符合具體實際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知識落實到點,逐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性以及技能性。一是要對于校內課程實踐環節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要將理論知識與實操有機結合起來,一般上課都采用多媒體演示課程,而播放知識點以及步驟之后,則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上機實練。一方面是鞏固知識,另一方面是提高知識實踐運用能力以及檢驗所學知識的結果性。拿制作PPT來舉例子:教師先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演示制作PPT的過程,包括如何插圖、如何播放等方法,然后預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并選擇幾位學生的作品進行課堂演示,最后對學生不足的地方進行詳細點撥。通過這樣的一個教學步驟,讓學生的學習節奏和教學的節奏緊密聯合起來,進而使得學生對于PPT制作過程掌握得更加牢固。二是還應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給學生提供提前進入社會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先接觸社會實踐預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加真實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主動尋求改善之道。同時,要加強校企合作,根據學生在企業實踐的反饋情況,教師和學校也能夠及時對教學方向和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調整,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做好有利的保障。
(3)以小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企業是一個團體組織,需要特立獨行的怪才,更需要能夠并肩作戰的伙伴。再加上現階段畢業生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各企業對于人才的協作能力越來越重視。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尤其重要。在教學活動中,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一來,小組合作模式是通過將班級上的學生按照成績階梯錯落分組,有理論知識掌握好的+動手能力強的+人員調配度高的等等各有其優缺點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選出各組組長帶頭,主要負責教學任務的完成進度反饋,與組員之間一起溝通互助完成項目任務,實現共同學習的效果。如此,學生學生之間會形成相互督促和幫助的學習氛圍,主動參與性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也就更佳。二來,小組合作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互幫互助的團隊意識,以防止養成自我主義為中心的意識。同時,學生習慣了小組之間的合作默契,會有擔當,有責任心,會為團隊的發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偏激性以及不合群也會適當減少易于學生以后更好地更快速地融入企業團隊中。事實上,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貫徹到計算機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教師在上《網絡安全》這一課的時候,先給學生分組,讓他們分工合作對課前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收集與匯總。然后,上課時,教師則邀請每個小組的組員代表講述其小組的研究報告和相關知識點,最后老師對其陳述結果給予相應的評價。總的來說,采取小組合作模式來進行捆綁式學習,既能夠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度,有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所必不可缺的學科,對經濟體制的轉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高職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嚴謹的教學手段,真正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院計算機教學,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會的就業情況,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學校時積極加強自己的實踐練習,提高自己的計算機就業綜合能力,為以后踏入社會儲備足夠的能量值。
參考文獻
[1]梁丹:基于社會人才需求變化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年第05期
[2]凌敏: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究,《電子制作》,2013年第14期
[3]姜禹: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論析,《新課程》,2014年第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