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巧治 葉金標
【編者按】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我國新時代教育的使命和人才的標準。新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亟需新的教育方式與評價方式來落實。基于此,廈門市從2015年起著力開展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監測相關工作,構建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綜合發展評價體系,為學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本刊現將廈門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評估中心的研究成果予以刊發,以供參考。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我國新時代教育的使命和人才的標準,即“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著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努力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新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亟需新的教育方式與評價方式來落實。因此《意見》同時強調“使考試評價更加準確反映人才培養要求”。基于此,從2015年起,廈門市著力開展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監測相關工作,構建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綜合發展評價體系,為學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合理規劃,構建小學階段教育質量評價藍圖
(一)義務教育階段應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況
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創立。依據《意見》提出的新時代人才標準,結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的“核心素養”框架,我市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必須關注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狀況(我們稱之為“發展水平”)。
1. 學業發展水平。語、數、英、科等四個學科,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情況。
2. 品德發展水平。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公民素養、人格品質、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表現。
3. 身心發展水平。關注學生情緒感知與調控水平;關注學生運動知識、健康知識、運動傷害處理、安全應急反應等方面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應變處理能力,了解學生基本運動技能、運動習慣養成和身體素質方面的情況。
4. 藝術發展水平。關注學生對藝術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及相應的表現創作能力。
5. 創造力發展水平。關注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表現。
此外,我們還關注影響學生以上五種水平發展的相關因素,包括學科非智力因素指數、興趣特長指數、學習負擔指數、師生關系指數、課程領導力指數、教學方式指數、教育信息化指數、實踐活動指數、家校互動指數等。
(二)與以往相比,評價體系應有以下五方面突破
1. 不再只關注考試學科。習慣中,大家只把語文、數學、英語當作考試學科,稱之為“主科”,其余均為“副科”,可上可不上。課程表里有,實際課堂里無。這一現象在師資不足、教育管理不規范的學校已經司空見慣。新的評價體系,促使所有課程都得到重視,都能開齊開足。
2. 不再只關注考試分數。評價方式豐富了,評價結果自然就多樣,就能引導學校及教師從不同角度、不同數據了解教育質量。
3. 不再只關注單一發展方向。打破單一關注學業發展的慣性,五種發展水平并駕齊驅,秉承“全人”教育理念,把學生看成一立體的、發展的完全人,學生的健康發展需要全方位關注和共同努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才能符合《意見》提出的人才標準。
4. 不再只關注教育收獲。傳統的教育評價容易引導人們關注收獲而忽略不足。新的評價體系,全面落實新的人才觀,關注了學生健康成長的各個方面以及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這對所有學校都是一項挑戰。如此,學校、教師就能靜下心來思考教育的質量,辯證地看待收獲與不足,有利于學校健康發展。
5. 不再只關注當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新的評價體系中的品德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創造力發展水平無一不是指向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這有利于引領學校回歸教育本質,做好教育。在浮躁的充斥各種“偽教育”的當下,這確是一劑清醒良方。
二、科學實施,保證教育質量監測公平公正
我市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監測原則上每學年組織一次,抽測對象為五年級學生,時間安排在每年5~6月份。依代表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采取兩階段分層PPS(概率比例規模)抽樣法,抽取區和市直屬校中的樣本校,每所樣本校中的五年級學生全部參加測試。(在需要進行身心發展水平、藝術發展水平現場測試的樣本校,再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樣本量為30人的樣本)
為保證監測數據的信度和效度,我們遵循不同發展水平的特點,開發不同的監測工具,并采取相應的監測方式。其中學業水平方面,以紙筆測試為主,輔以問卷和現場演示、項目參與等。身心發展水平、品德發展水平、創造力發展水平等則以問卷、量表測試為主。相關影響因素以問卷、調查、訪談為主。多種方式并行,多維搜集評價信息。
監測工作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撰寫評價報告。我們根據報告目的、內容和閱讀對象的不同,有序分級擬寫監測報告,形成基礎數據報告、學校監測報告、區級監測報告、市級總報告等四類。
1. 基礎數據報告。主要呈現以校為單位的原始數據匯總,供監測評價機構內部分析使用,不對外公開發布。
2. 學校監測報告。呈現學校學生在受測方面的表現水平,影響該校學生測試結果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供各區政府和教育部門參考,不對外公開發布。
3. 區級監測報告。主要呈現全區各校學生受教育水平總體狀況,影響學生受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供各區政府和教育部門參考,對區公布。
4. 市級總報告。主要呈現全市參測學生受教育水平總體狀況,影響學生受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提供給市教育局、市督導室、市教科院參考,對全市公布。endprint
分級撰寫報告并分級反饋,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學校間、區級間互相比較的壓力,同時突出了學校教育質量情況的全貌,增強了反饋的針對性。
三、有效運用,縱深推進各區校改革教學
監測的目的是教育教學改進,2016年、2017年的監測數據,真實反映了我市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狀態,在以下方面引領各級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學校、家長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共同努力。
(一)發現數據,更新教育質量觀
1. 最簡單的,不一定完成得最好。舉語文為例,測試考察了記敘性文本、說明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三類,在學生問卷中只有5.6%認為非連續性文本難,遠低于記敘性文本(19.2%)、說明性文本(18.5%)。測試成績,非連續性文本市平均63.54分,低于記敘性文本(69.56分)、說明性文本(71.84分)。
在認知維度方面,市得分率,“識別與推論”為69.92%,“整合與解釋”為70.21%,“鑒賞與評價”為64.44%。最簡單的“識別與推論”認知層次,竟然沒有得到最好的成績。
數學學科也有類似情況,值得教學教研反思。
2. 外地生源并不拖教育質量后腿。從學業質量看,外地生源稍遜本地生源,但在創造力水平方面卻有領先的優勢,如圖1和圖2所示。
3. 學業質量與學習負擔的合理平衡。圖3展示的是我市語文學科學生學業質量與學習負擔關系的散點圖,從中看出理想的教育應是學業質量與學業負擔的合理平衡,我們還應努力。
圖3呈現所有監測學校的學業成績和學習總時長的散點圖,用于呈現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學業負擔指數為橫軸,全市學業成績為縱軸,以學業負擔指數和學業成績的全市均值為原點,將所有監測學校分為學業成績高學業負擔高(第一象限)、學業成績高學業負擔輕(第二象限)、學業成績低學業負擔輕(第三象限)、學業成績低學業負擔高(第四象限)四個類型。共有6所學校屬于學業成績高學業負擔高,有2所學校屬于學業成績高學業負擔輕,有8所學校屬于學業成績低學業負擔輕,有4所學校屬于學業成績低學業負擔高。
4. 藝術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等監測,引領一線教師回歸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為學科發展指明了方向,解決了一線教師困擾已久的“學什么”“為什么而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問題。如體育,“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而且是為了滿足人類動作技能發展的需要而學。動作技能的學習是體育課教學組織的抓手,要牢牢抓住各年齡段的學生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項目,通過學習技能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體能、運動素質,培養團隊意識,促進情感交流等綜合素質和能力”,超越了以往單一的就技術教技術。
(二)實證教研,改進教育教學
1. 測試后,英語科、體育科通過調研,統計參測區英語師資隊伍情況,然后與測試成績比照,發現問題所在,及時向市教育局呼吁,請求區教育局重視英語、體育教師的招聘與管理,切實提升學校英語、體育教學水平。
2. 語文科通過課堂觀察,引導教師切實重視留足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完整解答,培養學生細心收集信息和縝密思考的好習慣,確保“識別與推論”層次的得分率。
3. 我市自從2013年開始逐步推廣校本作業,但推行過程中遇上不小阻力,一線教師認為加大了工作量,學校認為增加了行政經費負擔。但隨著質量監測中試卷的變化,教師們越來越能理解校本作業的意義。校本作業其實就是試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平時用什么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復習、預習,直接影響到學生接受測試的成績。目前,語文、數學學科都以教師技能賽為平臺,鍛煉一線教師命題的能力,也就是真正獨立自主深度解讀文本的能力。相信再過幾年,廈門教師的整體水平會再上一個臺階。
學生各發展水平的狀態都在監測報告中體現,各學科分析數據之后針對情況,在今后的教研指導中,相應采取改進措施。比起2016年的監測數據,2017年的數據,在有些方面已經看出了進步。比如數學學科,同一個區,2017年的成績好于2016年的成績。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朱蘊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