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瑛瑀
【摘 要】 民商法、經濟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其不僅可以有效的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而且還能對經濟市場中人們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民商法和經濟法除了有一定的聯系外,還各自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所以,將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理解,是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 民商法 經濟法 關系 區別
引言
民商法和經濟法是我國兩部最重要的社會經濟法律管理體系。經濟法,是管理社會發展中的經濟體,強調的是整體,如社會企業,經濟法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這些社會企業的生產過程,還有就是社會企業中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而民商法的管理重點則是個體,現階段我國將民商法和經濟法結合到一起來整治社會經濟發展中個體經濟關系,民商法保護的是個人的合法權益,民商法和經濟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較大差異,但是它們的共同特征是維護經濟利益。
1 民商法以及經濟法二者之間的聯系
1.1 調整范圍交叉。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市場調節、國家干預等活動的覆蓋面會涉及到交叉,也就是說,市場調節以及國家干頂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整個市場,因此,和市場調節能夠相對應的民商法以及國家干頂發所對應的經濟法,在調整的過程中,其范圍必然會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民商法對微觀經濟關系進行調整,經濟法不僅對微觀經濟進行調整,同時也能夠對其宏觀經濟關系進行調整。
1.2 發揮的作用有互相聯系的地方。從根本上來講,經濟法就是一種非常態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干預性。其強制性體現的比較明顯,一些條文是強制性要實現的。其規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而民商法是一種常態上的法律,它強調的是用無形的手來引導市場,規范比較任意化,注重市場機制的內部化,雖然是無形的手,但是一旦突破法律的界限也會有非常大的處罰,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只是沒有經濟法的強制性和干預性明顯。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強制性都是用來調節市場規范,加快市場經濟發展的。
1.3 某些法律要素是可以通用的。在大體上看,概念、原則、制度以及調整方法這四大要素都是構成民商法和經濟法的關鍵幾點,因此在某些特定范圍內這些要素是可以通用的。例如,社會大力提倡的“誠實守信”、“公益活動”、“公共道德”等社會基本道德,這些都是民商法和經濟法大力提倡的,在這一方面它們具有相同性。另外,民商法的法人制度也是經濟法在進行民事責任確定時,確認法律責任的形式之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商法和經濟法的某些法律要素是可以通用的。
2 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2.1 調整對象不同。民商法與經濟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發展,面臨著諸多的不同之處,如,在調整對象方面,民商法的主要針對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關系,其中包括財產關系,也包含人身關系;而在經濟法當中,主要的調整對象,只涉及國家整體市場運行當中的經濟關系,包含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但卻不包含人身關系的調整。
2.2 調整方法不同。民商法和經濟法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調整方法的不同也是其主要的區別之一。經濟法在對調整對象進行法律執行時,具備多維性與綜合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與獎懲性,體現了經濟法的規范性和嚴格性;而民商法的執行,更加注重的是當事人的特殊性,在調整過程當中,通過當事人關系的調整,達到補救相關行為對象的結果,其中強調了社會的個體性。
2.3 權利保護的不同。民商法中的民法作為保護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一項法律,保護的是公民個體,民商法在行使過程中,可以對社會經濟層面的個體進行經濟利益得保護,與之相反,經濟法是調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各種關系,來維護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由于民商法和經濟法在進行權利維護工作上存在著較大的區別,民商法作為一門司法,更加側重對個人利益的謀取,而不參與國家和集體利益的維護工作,經濟法是一門權威性較強的法律體系,在大是大非面前,將自身利益拋之腦后,更大程度上去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所以說民商法和經濟法在權利維護方面有著較大的區別。
2.4 社會職能的不同。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由于價值取向的差異,導致了法律法規本身的社會職能,即本質差異。民商法的應用,主要是維護商品交換的平等與自由,其中民法與商法的本質大致相同,都是市民與社會的法,其社會職能都是維護民事主體的相關權利;而經濟法則不同,經濟法中存在一定界限,分割出民事與刑事,包含的主體一也更加多樣,其社會職能的涉及范圍更廣。
2.5 主體意思表達的不同。民商法在行使過程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個體利益的維護,比如在雙方訴訟環節,雙方的當事人可以為了維護本方的利益進行意愿的更改,然而經濟法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它是通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法律條例制定,并且借助新時代下我國經濟學家對我國市場經濟的認識和分析,制定出的實用性較強的經濟法律體系,比起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個人利益就顯得微不足道,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應當將個人利益放在一邊,全力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因此民商法和經濟法在主體表達上存在著較大差異,相比之下,經濟法中的維護國家集體利益更為重要,民商法中的個人利益就顯得微不足道,所以經濟法更具權威性,對我國建設經濟大國影響比較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商法和經濟法二者之間既有聯系又相互有所區別。通過對二者深入的分析,它們都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不同層面的利益而存在的,兩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各自的領域進行有效的規范與約束,為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水平和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建平.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價值取向——從公平與效率之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6,(33):17-18.
[2] 徐莉.論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7,(13):224+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