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燕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江蘇 南京 211800)
對行手術治療后的手部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探析
林曉燕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江蘇 南京 211800)
目的:研究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手部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將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160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手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基礎護理模式組(n=80)和舒適護理模式組(n=80)。術后,對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對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VAS的評分、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失眠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相比,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VAS的評分、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均更低,其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舒適護理應用到進行手術治療的手部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中,能減輕其疼痛感,降低其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手術治療;手部骨折;舒適護理;VAS評分;滿意度
手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該病在兒童和老年人中比較常見。臨床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手部骨折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可恢復健康,只有少數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舒適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方法。此護理方法能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其身心達到舒適、愉悅的狀態,從而可促進其身體早日康復。為了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手部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60例手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160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手部骨折患者。隨機將這160例患者分為基礎護理模式組(n=80)和舒適護理模式組(n=80)。在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其最小年齡為6歲,最大年齡為82歲,平均年齡為(47.64±5.42)歲。其中,有單指骨折的患者36例,雙指骨折的患者22例,五指骨折的患者12例,兩側手指多處骨折的患者7例,手腕骨折的患者3例。在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其最小年齡為8歲,最大年齡為81歲,平均年齡為(46.75±5.31)歲。其中,有單指骨折的患者32例,雙指骨折的患者23例,五指骨折的患者11例,兩側手指多處骨折的患者9例,手腕骨折的患者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后,對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方法是:注意觀察患者切口的滲液、滲血情況,保持其切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并按時為其更換敷料等。術后,對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心理方面的舒適護理。部分手部骨折患者在術后由于擔心其手部功能受到影響而易產生煩躁、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從而不利于其身體的恢復。因此,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情緒的變化,一旦發現其出現不良情緒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引導其說內心的想法和顧慮,找出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然后給予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真誠、熱情和友善的態度,穿著干凈、整潔,言談舉止大方、得體,努力為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2)生理方面的舒適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貼心的護理和細心的照顧。為其營造一個溫馨、舒適、整潔、安靜的住院環境,使其保持身心愉悅。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告知其在床上翻身或移動時要避免碰觸其患處。在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手法要熟練,動作要輕緩,避免給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在為患者更換手術切口的敷料時,要先用消毒棉球仔細擦拭其患處周圍的皮膚。另外,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其出現疼痛的原因,然后采用物理療法或藥物療法幫助其減輕疼痛。3)社會關系方面的舒適護理。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特別是老年患者和重癥患者,應告知其家屬多對其進行家庭支持和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愛,從而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另外,護理人員還可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通過病友之間的正向交流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進行護理前后,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嚴重。2)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3)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VAS的評分低于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VA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
接受護理后,舒適護理模式組中有4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有5例患者失眠,其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分別為5%(4/80)和6.25%(5/80);基礎護理模式組中有9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有11例患者失眠,其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分別為11.25%(9/80)和13.75%(11/80)。接受護理后,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均低于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舒適護理模式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基礎護理模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舒適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臨床研究表明,對患者進行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的舒適護理,能使其身心保持愉悅,使其身體處于最佳的狀態,從而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早日康復。近年來,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手部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減輕其術后的疼痛感,促進其骨折部位的愈合。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后的80例手部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應用到進行手術治療的手部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中,能減輕其疼痛感,降低其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失眠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梁凌虹.舒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特別健康(下),2014(8):583.
[2] 李小翠.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中應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3):244-245.
[3] 張劍莉.手外科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評價[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4(4):341-342.
R473
B
2095-7629-(2017)16-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