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楊振庭
[摘要]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舉世矚目的長征不僅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同時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崇高的價值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永恒價值和永久的魅力。
[關鍵詞]長征;長征精神;當代價值
戰爭年代,在長征精神的激勵下贏得了一場場軍事勝利;和平年代,長征精神激勵著人們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及國防科技等領域實現了一個個的重大突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與此同時,還創造出了許多特殊內涵的精神,如“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長征在革命年代的價值是突出的,《人民日報》曾發表社論指出:“長征不僅使中國革命得到了轉機,而且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不怕遠征難,在前所未有的艱難困苦和險惡環境下完成的長征偉業,是我黨我軍堅韌不拔、頑強奮戰、勇于開拓的精神體現和生動寫照。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征,進行新長征,同樣需要‘不怕遠征難的開拓精神和革命氣魄。”①長征勝利已經過去80周年,而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始終沒有遠去,薪火相傳,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發圖強、艱苦奮斗、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新長征”需要弘揚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
聶榮臻指出:“紅軍長征的歷史是我黨歷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的徹底獻身精神,將成為中國人民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巨大鼓舞力量。”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國確立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秉持敢于吃苦、克服困難、艱苦樸素、英雄主義精神,在經濟建設、國防科技等領域先后實現重大突破,并形成了更為具體的“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經過60年的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出現重大挫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發揚堅定革命必勝這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始終堅信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終于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這對于實現共產主義來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可以說是一個“新長征”。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如何更進一步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更進一步完善社會體制等,仍需要不斷發揚不畏艱險、艱苦奮斗、排除萬難、勇于勝利的長征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面貌,才敢于面對困難,樹立充足的信心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才能迎難而上。
二、改革開放,需要弘揚獨立自主、敢于創新的長征精神
提到創新,人們常常會想到“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井岡山精神”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而長征途中也不乏突破創新之處。紅軍長征途中,為了更好地動員和組織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參加革命斗爭,1935年5月22日,中央紅軍在四川大涼山彝族地區的冕寧縣,成立了冕寧縣蘇維埃人民革命委員會,這是彝、漢民族第一次合作創建的聯合政權。③在軍事行動上,紅軍避實就虛,打破常規,創造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一個又一個的典范。當初紅軍如若繼續遵循王明、博古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處境將不堪設想。中共在與共產國際失聯的情況下,立足實際情況,召開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這是中共第一次脫離共產國際開始獨立自主做出重大決策的開端。在國內,針對全面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重大問題要發揚長征精神,迎難而上,敢于突破;在對外開放中,要獲得市場的主動權,在激烈的國際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勇于創新,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創新驅動邁出新步伐。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的國際大背景下,國際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應該學習和引進外國的先進經驗,但必須保持獨立自主,走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切忌實行拿來主義,丟掉自我。
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的長征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紅軍長征就是一部團結協作的勝利凱歌,也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因素。這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紅軍將士始終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做堅決的斗爭,維護了紅軍內部的團結;其次,紅軍各方面軍在軍事上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是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最后,紅軍將士之間的團結,翻雪山、過草地、救治傷病員等表現團結的例子數不勝數。當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時,紅十五軍團得知中央紅軍的困難,便將軍團僅有的7000元大洋中的5000元,以及軍用物資、棉襖、糧食等送給中央。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團結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下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將長征中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的精神用于社會主義建設,國家出現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局面,這一偉大的事業必將取得巨大成就;反過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越大,黨和國家對人民的向心力就越大,團結在這一偉大事業周圍的人民就會越多,各項政治政策才能更好的貫徹和落實。
四、為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提供了絕好的素材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鄧小平曾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④這一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忠告,堪稱“盛世危言”,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預見性、前瞻性和現實性。共產黨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具體到每個黨員身上,所以從黨員的身上可以折射出黨組織的純潔與否。中共在長征途中以嚴格的紀律要求每一位戰士,在群眾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以實際行動戳穿了國民黨對紅軍的污蔑宣傳,又堅決的落實了群眾路線。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由于利益主體多元化、導致黨群矛盾、干群矛盾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卻出了不少問題。黨政干部貪污腐敗的行為更是嚴重地損害了黨的形象。主要表現為忘記了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精神,奢侈享樂之風盛行;忽視淡化集體的利益,利己主義有所蔓延,為個人的利益不惜挖集體的墻角;喪失了共產主義信仰,缺乏精神之鈣,患有“軟骨病”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作風往往觸犯了黨紀國法,損害了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說到底也是一種不愛黨、不愛國的行為。近些年來沉渣泛起的以否認中國革命、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中國思想領域產生了極大的混亂。對此,必須教育干部正確認識中國革命,以及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在教育干部方面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推動的一系列黨員教育活動和嚴懲貪腐的政策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正是新時期對長征精神的發揚光大。endprint
五、長征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長征在中國軍事、政治上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影響,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等,有非常高的評價。同樣,紅軍長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長征是軍事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與長征比較起來,漢尼拔的跨越阿爾卑斯山在歷史的小劇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侖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災難性的失敗,而長征則是最后勝利的前奏曲。”⑤王廷科指出:“紅軍長征不僅在中國的歷史上,而且在世界的歷史上也具有崇高的地位。長征的歷史奇跡,不僅喚起了全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向往、同情和無比崇敬,而且被認為是人類活動史上傳奇性的英雄史詩和無與倫比的壯舉,它的影響已經超越國界,遠播四海。”⑥王應一在編譯西方學者關于紅軍長征的論著中,總結出了西方學者的普遍認識:“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是充滿了大無畏和獻身精神的史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長征的英雄氣慨和艱苦卓絕的斗爭引起全世界的稱頌,就連一些反共作家,也無不認為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精神的典范。”⑦這都充分表明了長征在國際上的影響,在好多外國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事件,中國工農紅軍創造了這一奇跡,成為國際國內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長征精神更是影響深遠。國外不少學者認為長征精神應該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長征精神作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鼓舞、激勵人們去發揮威力和創造奇跡。”⑧它被看作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得到國際的高度評價,這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一個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民族精神和國民的理想信念。長征所表現出的中國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品質已作為一種可貴的精神力量,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仍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敬仰,使中國人在世界民族中感到無比自豪,使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征永遠在路上,長征精神永遠伴隨著中國人。今天仍需不忘初心,繼續新的長征路,要把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奮發圖強。
[注釋]
①不怕遠征難[N].人民日報,1986-10-22(1).
②中共黨史研究,1986(5).
③四川省冕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冕寧縣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7.
④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期間不斷發表談話警醒干部:“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執政黨,在中國來說,中國共產黨有資格犯大錯誤,犯了錯誤對國家的影響也最大。如果黨員干部不受監督,不注意擴大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就會脫離群眾,犯大錯誤,這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⑤(美)里奧·胡柏曼.保羅·史威齊.偉大的道路.原出版者序言.
⑥王廷科.對紅軍長征歷史意義的再認識[J].四川大學學報,1984(l).
⑦王應一.西方學者談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J].黨史通訊,1986(9).
⑧閆麗娟.為了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斯諾與索爾茲伯里的“長征情結”透視[J].社科縱橫,199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