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創業既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動力源,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大學生創業群體通常指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三年內自主創業的年輕群體。他們接受過多年的教育,背負著社會的期望,他們的創業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但是,“看似容易”往往是因為“不夠了解”,在沒有實際創業經驗的背景下,僅憑熱情和勇氣創業的大學生,多數會缺乏對風險的預見力。從大學生制訂的創業計劃書來看,大學生習慣于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認為新奇的創意上,而對實際創業的風險預見性不足,難以有效應對潛在或已存在的創業風險。
一、確認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業能否生存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初期,企業盈利大多靠價格順差產生利潤。隨著競爭加劇以及客戶需求的多樣化,這種傳統、單一的盈利模式已越來越難支撐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越來越多企業的盈利模式開始呈現多元化和隱蔽化發展趨勢。以沃爾瑪連鎖超市為例,其盈利手段大致包含三種:傳統價差、廣告收入、賬期。這三種盈利手段中,前二種較常見,第三種則是類金融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沃爾瑪已經變身成為了“銀行”。
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或切入某行業進行創業前,應清楚并熟悉目標創業項目的盈利模式,或至少應有此方面的思路和想法。從我院學生提交的創業策劃書來看,學生對創業項目的盈利模式普遍缺乏考量,更鮮有創新性、多樣性或隱蔽性的盈利模式出現。多數學生把創業策劃的重點集中在產品開發或運營管理之上而忽視對盈利模式的考量,這樣的創業項目實施起來容易迷失方向,甚至過早夭折。
二、跳出慣性思維,靈活看待固定成本
進行實體店經營,是大學生常常采用的創業途徑之一,但在開設門店時,許多初期創業者容易陷入“盲目擴大裝修”的陷阱,他們常常認為“裝修越好,生意越多”。
豪華裝修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部分業務量提升,但也會帶來固定成本的上升。業務量的提升量與裝修投入量是否總是呈現正相關性,需要深入分析和調研。在沒有客觀數據或經驗數據(如成功的特許加盟模式的特許人常常會有類似經驗數據)實證的情況下,創業者在諸如門店裝修之類的固定成本投入上需審慎而行。
圖示為經典盈虧平衡分析圖。盈虧平衡點(簡稱BEP)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以盈虧平衡點為界,當銷售總收入高于總成本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則虧損。學生在理論課上通常都學習了增加營業利潤的三個思路(多數教科書闡述時也只探討這三種思路):①增大總收入B=P*Q線的斜率P,現實中表現為提高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價格;②減小總成本C=FC+AVC*Q線的斜率AVC,現實中表現為降低可變成本;③增加產品銷量Q。
但是,在現實經營中,還需注意對固定成本FC(如門店裝修投入)的控制。降低一定程度的固定成本FC(總成本C=FC+AVC*Q斜線平行下移),可更快跨越盈虧平衡點,從而降低創業初期風險。
三、謹慎看待廣告投入
初創業的大學生還常常犯另一個錯誤,即把業務量的大小與廣告的宣傳力度直接等效,會認為“多投廣告就有更多生意”。廣告對企業發展影響巨大。成功的廣告不僅會帶來驚人的銷量,同時還能夠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企業的品牌價值。成功的企業常常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廣告宣傳。
但是,廣告投放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對初創企業而言,廣告甚至可能蘊藏較大風險。一方面,廣告成本支出大,給初創企業帶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在沒有豐富的廣告策劃經驗前提下,大量的廣告未必能夠帶來期望的、理想的業務量提升。除此之外,某些不良或失敗的廣告甚至可能損害初創企業的初始品牌形象,致使企業從此一蹶不振而無法翻身。
初始創業者在廣告投放或宣傳時,應深入細致考量,即便是簡單的宣傳單和產品手冊,也應精心策劃,認真運作。必要時,還要對廣告做后期跟蹤和總結,為將來的促銷宣傳積累數據和經驗。
四、重視政策、法律、法規
大學生創業中會面臨諸多具體的法律、法規問題。了解、分析并解決相關法律法規問題,能減少或避免創業中的法律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1.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此類風險多集中于IT行業、技術研發、網絡服務、設計或創意工作室等智業領域。2016年底,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了“十三五”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對全國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知識產權規劃首次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這表明,政府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個人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或組織保護自有知識產權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對于初始創業的大學生而言,知識產權法律風險變得越來越大。初始創業的大學生應該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2.創業審批法律風險。項目選定、資金到位后,創業者需創設一個經濟組織并進行工商登記才能正常營業。企業組織形式不同,投資者債務承擔的法律責任形式也不同。投資者需承擔無限責任的有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除外);投資者承擔有限責任的主要是有限責任公司。另外,有限合伙企業中的有限合伙人只需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3.工商、稅務、防火、排污等相關事務管理的法律法規風險。第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確認企業的主體資格,監管進入市場的商品和服務,監管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查處企業各種違法經營行為;第二,企業在食品衛生、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也需要接受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管;第三,企業應掌握合理避稅。避稅不僅涉及財務和稅務問題,法律處置也非常重要。需要強調的是,一旦稅務問題處理不善,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往往比較嚴重。其他方面,某些創業項目運作時,還可能涉及防火、排污、廣告招牌安裝等問題,如城鎮地區的餐飲業對防火、排污以及廣告設置會受到相應的特別監管。
五、冷靜、理性、開放地審視創業
大學生創業伊始往往懷揣美好的愿望,在大學生身上處處流淌著樂觀、激情和勇敢。這是年輕人創業的優勢,也是年輕的創業者極其珍貴的無形資產。然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創業成功率非常低。《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這5%中的4%,廣東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占這5%中的3%。即使在今天的一些互聯網行業,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比率也只有5%左右(互聯網創業固定成本較低)。對于開始創業的年輕人而言,除了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還應客觀、冷靜地審視和看待創業。
1.創業不僅是靈光乍現,更是一種堅持。年輕的大學生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做,不受束縛,當有新的創意或點子誕生時,往往會毫不猶豫地沖進去實施。尤其當受到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偶像(馬云、比爾蓋茨等)激勵時更是如此。但同時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馬云、比爾蓋茨的成功其實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們成功的路徑和方法,未必能輕易模仿和復制。現實中,絕大多數企業家的成功是通過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努力換來的。無數的成功者身上都會閃現愚公移山的精神,這種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的精神,是我們能夠學習和模仿的成功之道。靜下心,調整好心態,做出跑馬拉松或者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將更加有助于接近成功。
2.要快樂不妨降低期望。人的滿意度與期望值往往成反比。現實中,我們常常只看到成功者光芒耀眼的一面,卻主觀地忽略了他們付出艱辛的另一面。所以,想要快樂地創業,不妨降低自己的期望。
3.只管耕耘莫問收獲。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這個道理放在創業過程中也是成立的。“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安心認真做好每天的每一件事,日積月累,成功就會慢慢地“不期而至”。
4.努力在本崗位默默耕耘、堅持和奮斗,也是一種 “創業”。創業不僅指開公司或自己當老板,創業的概念其實很豐富,內涵也很多元。長期堅持把本職工作做好,努力提升、突破自己,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更高成就,開創出新的業績,這也是一種成功。這個過程中,突破和戰勝自己的行動本身,也是一種創業。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