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祥
摘要:指出了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十分豐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及生物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隨著西雙版納 “生態(tài)立州”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特色生物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野生蔬菜青睞程度的不斷提高,對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研究亟待深入和拓展,進一步摸清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現狀,基于此,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價值的發(fā)展對策。
關鍵詞: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6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18202
1西雙版納豐富多樣的野生蔬菜資源
1.1種類及分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南部、云南省南部邊陲,地處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qū),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長夏無冬,晝夜溫差大,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長,因此森林繁茂,植物繁多,被譽為“植物王國”。在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1/500的土地上分布有高等植物近5000種,占全國高等植物種類的1/5,云南省高等植物種類的1/3。與同緯度地帶的非洲北部,阿拉伯、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美國西南海岸等地的茫茫沙海相比,可謂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綠色寶地,被中外科學家譽為“北熱帶沙漠帶中一塊綠色的翡翠”。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西雙版納成為我國野生蔬菜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調查統計(“西雙版納熱帶野生蔬菜資源開發(fā)與保護研究”項目),西雙版納的野生蔬菜種類達300多種,其中食用野生菌類20余種、木本蔬菜有60余種、食用竹筍類20余種、食用根類10余種、食用花類20余種,其余為草本類、藤本類。這些野生蔬菜廣泛分布于西雙版納各地的山林河谷、田間地頭。
1.2西雙版納特色野生蔬菜舉例
1.2.1竹筍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屬禾本科竹亞科。據《中國植物志》記載,竹亞科(不包含草本竹類)約有70屬、1000余種,我國有40屬、500余種。西雙版納竹類資源豐富,有19屬、60種。西雙版納當地群眾,特別是傣族人民對竹情有獨鐘,蓋房、引水、建園圃、做高升(潑水節(jié)慶祝節(jié)日時作禮炮用)都離不開竹。竹樓是傣族人民利用竹類資源的有力佐證。我國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蔡希陶教授說,傣族 “對竹子的利用,堪稱無雙。先作鍋,后作碗,再作柴燒,最后又作植物的養(yǎng)料,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材盡其用。”竹筍是西雙版納當地群眾十分喜愛的特色野生蔬菜(也有人工種植的),常見的可作野生蔬菜食用的有巨龍竹、野龍竹、(西雙)版納甜竹、鳳尾竹、苦竹、黃竹等。
1.2.2蕨菜
又名蕨兒菜、龍頭菜,嫩莖、葉可食用。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味道鮮嫩滑爽,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譽。在現代菜譜中,用蕨菜烹調出的名菜有木須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這些菜肴素以色澤溫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深受食客的青睞。蕨菜在西雙版納分布極廣,常見于山溪、溝渠、田間的濕地,深受當地各族群眾的喜愛。
1.2.3香椿
屬于楝科植物,椿芽可食用,因其香味十足而得名。香椿營養(yǎng)豐富,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香椿的吃法很多,可涼拌、可炒、可煎,還能腌制。西雙版納民間有椿菜治病的驗方:椿菜燙后用醬油拌食,能開胃、去氣滯;與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腸炎、痢疾、痔腫等等。
2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現狀
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而逐步深入的。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雙版納野生蔬菜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的力度不斷加大、程度不斷加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2.1科研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及廣大生物工作者開展了大量關于西雙版納野生蔬菜植物資源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基本摸清了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狀況,如種類、分布、資源量、營養(yǎng)成分、食用方法、市場需求以及與當地民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等,同時提出了許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見建議,對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提供了比較可靠的基礎性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2科學化、綜合性開發(fā)利用取得較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開展了“熱帶植物專類園景觀優(yōu)化”項目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建成了“野生蔬菜園”。目前,共收集野生食用植物438余種,其中大部分為野生蔬菜。這是野生蔬菜資源科學化、綜合性開發(fā)利用的一個成功案例,野生蔬菜園既是種植野生蔬菜的園地,又是旅游景區(qū),人們在觀光游覽的同時,還能親手采集野生蔬菜,使野生蔬菜資源的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得到了較好的綜合利用。
2.3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的開發(fā)利用正在興起并逐步推廣應用
如景洪市以政府扶持的方式,推廣千張紙(俗稱:海船果)等野生蔬菜的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種植取得初步成效。又如不少公司或個人,看準了野生蔬菜的市場前景,批量收購、銷售,或仿生態(tài)、規(guī)模化種植野生蔬菜,推動了野生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再如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興起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以野生蔬菜及各類生態(tài)實物為主食的傣味餐廳、農家樂,條件具備的地方建起了“民族特色飲食村”,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
2.4自采自食仍是重要的利用途徑和方法
當地群眾特別是居住在偏遠山寨、村莊的各族群眾,野生蔬菜是其重要的蔬菜來源。可以說,豐富的野生蔬菜資源,是大自然對西雙版納當地群眾的饋贈;采食野生蔬菜,是西雙版納當地群眾倡導生態(tài)環(huán)保生活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力證明。
2.5市場或攤點上銷售是重要的利用手段endprint
當地群眾采摘野生蔬菜后拿到農貿市場或攤點出售,既能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又較好滿足了社會各類人群對野生蔬菜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野生蔬菜市場十分看好,野生蔬菜成為人們爭先搶購的蔬菜類型。
總體來看,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仍處于較低水平,總體開發(fā)利用率和開發(fā)利用水平都還不高,發(fā)展空間還很大。
3西雙版納野生蔬菜開發(fā)的優(yōu)勢
(1)豐富多彩且資源量大,開發(fā)利用的空間大、前景好。據有關研究表明,在眾多西雙版納野生蔬菜中,資源量屬于很多、多、較多的有149種。
(2)不施用化肥和農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銷售市場好。目前,西雙版納當地市場上銷售的野生蔬菜,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群眾從野生環(huán)境中采摘的純天然野生蔬菜,沒有受到化肥、農藥的污染。
(3)具有供應時間長、品質好、口感獨特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就有關研究表明,一年四季均可采摘的西雙版納野生蔬菜有97種,如芭蕉花、野芹菜、苦涼菜等。絕大多數野生蔬菜品質好、口感好、味道獨特。
(4)營養(yǎng)價值高、保健作用突出。有的富含纖維素和對人體有保健功能的生物堿等成分;有的富含可溶性鈣及鋅、鎂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5)適于推廣種植。野生蔬菜在長期的生長過程中完全適應了本地區(qū)的自然氣候,抗病蟲害的能力強。不少木本植物蔬菜、藤本植物蔬菜和多年生灌木、草本蔬菜,有利于推廣種植,管理相對粗放,可節(jié)省成本投入,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4對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對策
隨著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云南省“生態(tài)文明建設排頭兵”及西雙版納“生態(tài)立州”戰(zhàn)略的提出和實施,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及人們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健康生活意識、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隨著西雙版納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的不斷深入,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生物工作者、乃至普通民眾的關注,甚至引起政府層面的高度重視。針對上述現狀、問題、優(yōu)勢,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4.1開展資源普查,摸清資源情況
由政府部門牽頭、立項,科研院所參與,抽調有關人員組成普查小組,開展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普查。普查重點應放在2個方面:一是,對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種類、分布、形態(tài)特征和資源儲藏量等開展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二是,對西雙版納各民族利用野生蔬菜資源的知識和經驗開展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如各種野生蔬菜的當地名、食用方法、食用部位、采集時間等。
4.2開展深度研究,進行推廣種植
采取政府部門牽頭立項、科研院所參與的方式,在做好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對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營養(yǎng)成份、抗病蟲害能力等進行深入研究,篩選出品質好、口感好、營養(yǎng)豐富、易于栽培、病蟲害少、產量產值高的野生蔬菜種類,進而再進行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推廣種植、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然后,擇優(yōu)選定最適合本地區(qū)生長、最有市場前景的野生蔬菜種類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滿足西雙版納及周邊地區(qū)市場對野生蔬菜的需求。
4.3促進成果轉化,形成產業(yè)優(yōu)勢
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引領、社會參與的方式,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市場導向作用,引導企業(yè)及個人廣泛參與,將基礎研究取得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大力培育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野生蔬菜生產企業(yè),重視特色產品、優(yōu)勢企業(yè)的打造,打開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形成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西雙版納特色野生蔬菜優(yōu)勢產業(yè)。從而,推動西雙版納特色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讓西雙版納豐富的野生蔬菜資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郭鳳根.西雙版納的野生蔬菜資源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0(3).
[2]許又凱.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特點[J].廣西植物,2002(3).
[3]張小萍.西雙版納納板河流域自然保護區(qū)野生蔬菜資源調查[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