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生蓮++邸昌翠
【摘要】品德課教學要遵循課程標準要求,針對學生親情現狀,發揮好品德學科課堂主陣地的作用,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親情主題活動,向家庭輻射親情教育,打好品德課中“親情牌”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 品德教學親情牌貼近生活回顧親情一、貼近生活,回顧親情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是任何品德與社會活動的源泉所在,脫離生活本體的課堂活動是沒有意義的。品德課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用生活教育學生。生活永遠是最好的課堂,生活處處是課堂。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父母的愛知多少,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愛,當我們再次回想時,愛的感悟又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搖籃,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在上三年級《我愛我家》時,課前讓學生在家里尋找自己成長中的紀念物。課堂上,他們有的拿來小時候穿過的衣物,玩過的玩具,父母為自己拍攝的成長紀念冊,甚至是父母用精致的小盒子收藏的孩子出生后剪第一縷頭發,第一次換的乳牙。當好多父母留下來的紀念物呈現在學生面前時,老師引導:孩子們,父母的愛在哪里?在我們成長中的小腳印里,在每一張相片下面的話語里,在……讓學生說父母的愛在哪里。學生通過展示父母為自己留下來的物件,知道了物件里包含著深深的愛。他們情感的閘門打開了,一個個孩子用動情的語言述說著記憶中父母為自己做過的事。父母留存下來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紀念品是體現親情的最好見證。學生在互相展示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之深,濃濃的親情在回憶中彌漫開來。
二、開放課堂,感受親情
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靈活性特點,主題教學活動空間不僅僅局限于教室,我們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帶出校園,走出社會。此外,我們也可以采用“請進來”的辦法:在教授五年級《我在希望中長大》第三單元《架起溝通的橋梁》這節課,我把部分家長請到課堂中參與活動,為課堂擴展了空間。課堂中,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做“親情碰碰碰”游戲,一起“情境表演”,以及“真情對白”等,通過游戲使學生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感悟到要和父母多溝通,享受家的幸福;孩子們在和家長共同表演中知道如何關心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最后兒童和家長真情對白中,濃濃的親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把家長請進課堂參與教學活動,既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也體現了活動的真實性。邀請家長參與體現了品德課程的新理念,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上《爸爸媽媽真辛苦》時,課前讓學生體驗父母一天的工作,這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工作辛苦,從而從內心產生為父母減輕負擔的意愿。同時請家長走進課堂,講述自己所做的工作。一個孩子的媽媽在市場買菜,冬天手腳凍裂,夏天皮膚在烈日下灼傷。但無論天寒地凍、烈日炎炎,媽媽總是在工作,她說為了讓孩子生活的好一些,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她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現場講述,情真意切,孩子們心靈受到了震撼,由此引發了激烈的情感共鳴。
三、榜樣引路,升化親情
榜樣是一種傳統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品德教育中也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備受中外教育學家的關注。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榜樣教育是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小學榜樣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課堂上開展《學榜樣,做有孝心好孩子》為主題的活動,我通過“讀-看-找”活動,收集大量古今中外孝心人物的典型事例讓學生閱讀;讓學生觀看《全國最美孝心好少年》電視節目,寫出觀后感。除此之外,效仿最美孝心少年發動學生尋找身邊孝心好伙伴,在找尋活動不僅促使孩子在心中有“我也要這樣做的信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榜樣的感召下,一些孩子寫下了自己的孝心舉動:我的姥姥腿不好,走路困難, 每天我都扶著姥姥出去散步,我就是姥姥的小拐杖,我要一直走下去;爺爺得了老年癡呆癥,連最疼愛的孫女都不認識了,我很難過。每天我都要陪他玩玩“數數”小游戲。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驚嘆之情、敬佩之情、仰慕之情、效法之情。真正發揮榜樣了的教育示范作用,親情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升華。
總之,品德課教育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高,才是品德課教學的目標所在。而親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的自然感受,是人生最永恒的美好情感,是締結家庭和睦的關系和紐帶,是產生其它感情的基礎。學生心中有親情,才能對長輩真心行孝,對他人真誠關愛,才能產生友情、師生情……親情在學生的人生中是多么重要。作為學生活動的主課堂,在親情教育活動中,打破課堂局限,尋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主題,在回顧、感受、升華中點燃學生親情的火把,親情教育才會得到有效達成。相信通過出好這樣的“親情牌”,學生心靈一定會成為親情蕩漾的幸福港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