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摘要】經濟發展帶動著社會的進步,新的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也出現了轉變,漢語言文學的教育發展也面臨了新的調整,如何落實“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育理念,增加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是當前教育界普遍關心的問題。調整教育理念和教學課程,從傳統的專業知識教學和課程教學變成以培養社會需要性人才為主的教學理念,需要在課程是進行改制,加強對學生語言交流能力、文學寫作能力、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需要以這三種能力為基礎設計相關的課程學習內容,并且在教學方法上做出改進,要運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核心素養漢語言專業特色建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有它的特點,這個專業的學習需要時刻把握社會的脈動,了解當下最流行是語言和文學特色。傳統的課程與教學都過于老舊不能即時配合好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所以為了貫徹“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宗旨,教育改革就十分重要了,在進行教育改革的時候需要了解漢語言專業的核心素養,圍繞著核心素養創建出當下漢語言專業的課程特色。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時代背景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需要不斷更新變化的,它會隨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改變而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漢語言文學需要依賴與社會的發展。但是過去的漢語言文學教育中,通常就是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承,教師的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對教材知識的傳授、應付考試等。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時候也都處于十分被動的學習,通過死記硬背來快速記住考試的內容,這樣的學習都是短期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學習,對學生的文學修養沒有任何一點幫助。如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面臨這有史以來最大的調整,本來在這個科學技術為王的時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在就業、創業上都存在較大的問題。新社會要求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對美學有著較為的敏感的發現,并且在談判、公關、策劃、教學寫作中創造出美的、好的、得體的語言和文字,通過這些語言和文章對廣告宣傳和公司形象設計。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思路
漢語言文學的特色建設需要時刻把握好漢語言專業的核心素養,根據社會對于漢語言專業人才的需要而設立專業的課程,通過培養專業性知識人才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調整課程安排提高學生對于文學審關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在依照社會需要設計課程安排時候,也需要關注漢語言文學得到核心素養,依照漢語言文學的核心內容設計出新的教學大綱。在改革后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安排主要是按照文學類為主,語言類、寫作類為輔的教學模式,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流程如下:第一,以文學課為主的課程中需要加強學生對于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新時代人們對美的理解也發生的改變,所以學生們需要與時俱進,隨時跟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文學觀念,通過對自我的人文素質培養,調整對于傳統文學課程中的文學和文學歷史的感悟,培養學生的審美人格、藝術感悟、藝術欣賞等能力,使學生擺脫傳統教育中對于文學抽象、概念性的美學理解,轉變成對于現實的、生動的人的理解感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在課程上進行改造,通過把過去的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混合研究來實現,并可以開展對于某個作家的具體研究課程。第二,語言課程的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幫助學生培養口語交流能力,提高表達和傾聽的理解能力。合并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在課程的教學安排上,需要側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第三,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要技術培養。現代社會全民九年制教育得到了普及,使文盲人數逐漸降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上獲得全方位的知識和咨詢,所以社會需要大量的擁有較高寫作能力的人才。在進行寫作課程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學是個人未來發展需要做出相應的個性化課程安排,把寫作課程細分成文學協作、公文協作、新聞寫作等多個項目。并且可以要求國內外優秀的著名作家、記者、編輯等優秀人才到需要開設公開講座,使他們最為學習的特聘教師課外輔導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運用到學習的內容。
三、課程、學科和專業特色建設協調發展
漢語言專業未來的改革變化,是這個專業的全體師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對漢語言文學的改革規劃中,永遠不能忘記一個主體,那就是永遠緊密依靠社會的發展,隨時把握社會的脈動。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第一種,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有非常高層的文化底蘊專業知識,在文學和語言方面有著較高的天賦,未來需要從事較高的層次的文學創作,把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定位在一個比較高度水平上。第二種,認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應該更加貼近實踐和社會應用,根據社會的需要提高可以為企業和政府書寫報告、新聞、稿件的同時還需要負責好整理材料、人際關系和一些工作上的瑣事,這種定位就是為了實際工作而定位。這兩種教學的定位都有一定的道理,現代社會對于這兩種人才的需要都十分巨大,但是去沒有瞞住社會發展最大需求。無論是高端的文學創作者或者實際企業工作者,在現代化的社會中都有他們的時代局限性。所以筆者認為,現代漢語言專業的課程教育中需要結合上面兩個種的有點,在教學的時候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學審關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寫作能力。學校在確定了學習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就要盡快的根據需要科學的設計出與之緊密相聯的課程。應為課程改革和專業目標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需要對漢語言專業課程重點每一個學科進行深化的研究,然后做出科學的改革計劃。學科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改的質量。沒有學科研究的基礎,教改就只能流于形式,形式翻新也許能造成一時的熱鬧,但不可能長久,也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本專業建設的基本態勢應該是“金宇塔”式的以課程建設為基石,以學科建設為骨架,以專業建設為口標。課程、學科、專業,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也是改革的重點,沒有老師對于統一的教材都有不同的教學手法,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教師的提升,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通過對每一門課程的深入分析,了解本學科的概念、判斷、觀點,并對整個學科建立完善的知識架構,了解漢語言文學的核心素養,通過教師對于改革課程的升入了解,才可以保障課程的順利進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概念,這需要學生通過學生的內心的感悟和體驗,來表達語言和文字的優美。這就不是通過朗讀和背誦幾篇課文可以達到的境界,需要學生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去感受文章詞句的優美、理解文章的內涵和這些知識中包含的自然、人生、社會、藝術的奧妙。
四、結束語
漢語言專業的特色建設需要建立在它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下,就是對文學審關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中心,這樣才可以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姚錦蓮.面向新課改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秦軍榮.漢語文學專業教育的學科體制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4.
[3]邵之茜.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