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紅蓮
【摘要】興趣是很好的引導者,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興趣高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顯著。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要以提升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為第一位,通過精心設計的新課導入,和諧民主的班級教學氛圍的構建,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等實效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美育教育一、從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環節開始引起學生的興趣
一堂新課是從導入開始的,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導入方法都與建立興趣有關。在各種導入方法里,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學內容的不同著力打造出新穎別致的引入方式,讓學生一開始就被老師牢牢的抓住吸引力。風格各異的課堂導入要經常變換使用,再好吃的菜吃多了也就沒什么好的口感了。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注意經常變換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感到新鮮不落俗套。小學語文的學習是由一篇篇課文串聯起來的,所以,一種最為常見的導入方式就是直接開門見山,簡單的幾句話就把文章標題引了出來,例如可以圍繞題目先問問學生們,你們猜猜這篇文章會寫些什么呢?如果是你寫的話會想到寫些什么呢?老師也可以結合著題目本身相關的小故事來進行導入,學生們愛聽,而且不會厭倦,當然,故事的內容是需要換的。
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導入新課,不過這種方法一般都需要學生提前進行一些演練,需要老師提前找幾位學生準備一翻,耗費的精力多一些,不過效果是非常好的。學生們在表演過程中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課文題目相關的小動畫等等,或者是一首音樂,只要相關的又能引起學生注意的,都是可以的。
二、通過滲透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讓學生建立起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中可以滲透進美的教育,這可以讓學生們在美的熏陶中激起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興趣來源于寓教育于娛樂之中,讓學生學習中感到精神和諧,這就要創設好審美情境。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美育滲透,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從而使學生心理上產生愉悅,精神上得到滿足,情感上產生共鳴,理智上得到啟迪,不知不覺地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教滲透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達到:一是賞析詞句,品味語言美。二是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對課文的欣賞實踐,教師要指點門徑,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揣摩語感,以景生情,從情聯想到境。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三是熏陶感染,體悟情感美。四是言行揣摩,領會形象美。五是引導誦讀,鑒賞整體美。六是拓展延伸,學習創造美。
三、通過閱讀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語文的學習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閱讀,閱讀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又可以讓人們通過閱讀提升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熟悉度,通過閱讀提升語文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需要通過閱讀來建立起來他們對語文這樣一門工具的喜愛度。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們擴大閱讀面,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領域開始閱讀。再逐漸的從自己喜歡的領域擴展出去,學生們平時感興趣的領域五花八門,有的對動物感興趣,有的對植物感興趣,有的對動漫感興趣,還有的對歷史、天文等感興趣。如今,我們有很多的童書可以選擇,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感興趣的圖書。根據學生的語文認字理解水平等給他們推薦適當的書籍,避免一開始超過他們的理解程度,使得產生畏難心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讀語文課本,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產生厭倦情緒。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閱讀課外書籍,他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他們沒有認識到閱讀對于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對此,許多孩子可謂是“痛心疾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利用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讀他們喜歡的書籍。與書本為友,必會受益無窮。沉浸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感受著一次次心靈旅行帶來的快樂和悲傷,心靈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禮,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華。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科的興趣非常基礎和關鍵。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適當的教學方法的運用。通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學習主體感,提升他們對學科的學習主動性,當自己主動學習并有收獲的時候學生會更有成就感,這些都會有助于他們興趣的增加。課堂導入精彩紛呈,課堂教學氛圍融洽自然,多種教學方法自然運用,這些都是有助于小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的。
參考文獻:
[1]王兆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2016,(07):204.
[2]劉洪艷.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培訓,2015,(18):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