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憲慶
【摘要】興趣是激發人的求知欲的重要力量。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并結合教材內容采用有效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保障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比較被動,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無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影響學習質量。在新課改的實施下,對教學提出更好要求,為充分滿足教學需要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從學生學習特點著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科學設計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內容大多以描寫人物、事件為主,同時也會穿插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在其中。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應當合理設置導入環節,利用導語的作用實現對知識的傳遞。在教學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其次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后,設計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導語,一方面,保證導語可以傳達有效的教學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導語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在設計導語時可以利用比較有趣并且有代入感的導語進行導入。為了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利用將導語與動畫相結合,利用鮮明的動畫和有趣味性語言的描述可以吸引小學生注意。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合理設置導語,并把握導語的深度,以投其所好的方法,實現良好開篇,從而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并且會受到經驗和認知的限制,其接受能力在不斷學習中進行培養,初始階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形象思維為主,在不斷學習中開始向抽象思維轉變,但是抽象思維的形成也需要通過對外界形象的感知和學習才能形成。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和接受能力,創設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情境。為發揮教學情境的做大作用,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保證情境的真實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趙州橋》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在開始正式上課之前可以為學生展示關于趙州橋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在展示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趙州橋的位置、經歷等歷史信息進行講述,明確趙州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當然在學生看到這一建筑奇跡時,學生會對趙州橋感到非常好奇,同時也對趙州橋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如何保持完好產生疑問。針對此,教師需要順勢引導,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預習,在閱讀中去深入地認識和掌握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根基自己的問題,設計比較趣味性的對話更好的感知趙州橋的特點和設計方式。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當立足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實現深入思考,實現對所學內容的鞏固。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這種教育觀念沒有認識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單純的將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在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并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為目標,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積極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學習氛圍著手,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一篇課文時,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學習,通過對文章進行全面學習以后對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情況平均分為若干小組,討論學習完這篇文章后感受和想法,在討論后指派代表進行發言。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和自主思考,從而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教師轉變自身地位,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掌握知識。
四、借助于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以文學作品為主,所以在語言和內涵上更加豐富,在教學中通過系統的學習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拓寬視野,不急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知識,而且還能讓小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獲得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語文教學有其豐富性,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是語言的學習過程,而語言可以表達出人潛意識中的情感,所以語文教學尤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為了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表演的方式增加教學樂趣。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改編為情景劇,并組織學生分角色先進表演,通過這一方法創新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編排教學情景劇的時候,可以利用小組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自己的想法和想象擴展劇本,實現內容的豐富性。
比如,在學習《幸福是什么》這一篇文章時,教師組織學生對文章演繹,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實際生活改編這篇課文,將內容與自己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此進行演繹,從而實現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在制作情景劇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學習,小組內通過討論,展現更加豐富的情景故事,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鍛煉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了保證情景劇的效果,在演繹過程中還可以設置評委,對展現效果進行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鍛煉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對語文知識深入理解和運用。
利用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入其中,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演融入到語文課堂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可以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情境表演是建立的語文教材基礎上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合研究,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讓學生學會從不同層面看待問題。
五、結束語
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發散思維能力的養成,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已經不適應當前教學需求。教育是不斷變化的過程,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對小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的分析,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武麗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寫作,2017,(03):70-71+90.
[2]尹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125+127.
[3]劉秀池.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20):83-84.
[4]劉文娜.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華少年,2017,(24):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