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
【摘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是所有美術特長生和家長的心愿,在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高中,作為學生實現夢想的重要階段,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高效的學習,是每一位美術特長生、家長、美術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習慣養成的核心問題,就是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即善于思考和主動積累。只有學生在學習中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才能從高考大軍中沖出一條通往夢想的康莊大道。
【關鍵詞】美術特長生習慣養成主觀能動性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良好的習慣是步向成功的鑰匙”。當學生邁入高中的校門,面臨的第一個學習科目就是習慣養成。而美術特長生在習慣養成這個科目中要培養的是主動的意識。作為一名執教多年的美術教師,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關于美術特長生習慣養成的幾點體會。
一、要善于思考
1.你笨嗎
部分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慢,周圍人都說他笨,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笨的,那么,真的是這樣嗎?什么叫做笨呢?從繪畫的角度來說,“笨”與“聰明”甚至都算不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充其量只是個“程度”的問題,“時間”問題而已……
一般來說,藝術創造的才能和天分確實存在于一些人的潛在能力中,但是就目前所實行的高校招生考查方式而言,我個人認為考試成績的好壞與個人的藝術才能關系不大,如素描科目考察中,重點檢測的是考生“基本造型能力”,所謂基本造型能力即在繪畫過程中你是否具備對形體塑造和空間關系的把握控制能力。能否按部就班地、有序的完成畫面的繪制。在這個大前提下,基本功訓練的方式正確與否,基本功訓練的時間充足與否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甚至比個人的潛在能力都重要。
由此可見,“聰明人”只不過是在充分的利用時間的同時,又選擇了正確的方法。而“笨人”所做的一切恰恰相反。因此,我個人認為,“聰明”與“笨”這兩個概念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善于科學合理主動學習,“笨”人可以很快的“聰明”起來。
2.先學看,再學畫
對于那些繪畫水平弱的同學來說,問題的關鍵往往不是在“畫”而是在“看”。
這里所說的“看”不是簡單的觀察而是伴隨著問題進行有思考的觀察。學生與繪畫的關系是參與關系,是創作關系。做繪畫中,我們不能僅僅做一個旁觀者,而是要參與到其中。因此,我不僅應該學會觀看物體的外表,更應該觀察中學會思考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比如大小關系、黑白關系、色彩關系;又如,疏密關系、虛實關系、強弱關系等。這些關系都是繪畫中存在的基本關系,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并掌握、運用這些規律。同樣,在臨摹優秀作品時,不能只觀察畫面表面所呈現出的效果,而應該透過作品的技法分析其中蘊含的關系和規律。這樣才能達到臨摹的目的。
以色彩靜物訓練為例,如果只注意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思考光源、環境對物體的影響,畫面的色調問題就得不到解決,物體間就缺乏聯系,畫面整體性就得不到保障。
3.善于傾聽
傾聽在生活上是一種禮儀修養,學習上是一種好的習慣。能認真的聽別人講,本身就是接受信息的過程。我們常說的“耳聰”就是傾聽的。認真的傾聽才能及時的接受信息并進行思維的轉換。在生活中思維清晰的人要有傾聽的習慣。專業訓練時,老師在指導學生作畫的過程中,常會有隨時針對某些出現的專業問題進行講解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及時的跟上老師的節奏,認真專注的聽,領會老師的講解和意圖,并對自己的畫面進行思考、修改、調整。相反,有的學生會忽視老師的講解與提示,只顧埋頭作畫,不能及時的思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在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之后,兩者的專業差距會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傾聽的習慣,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會變弱,學習會處于一種混亂、低下的狀態,學習變得越來越吃力。相反,你如果有好的傾聽習慣,會有條不紊進入學習的狀態
4.善于反思、總結
經常有學生會拿著畫問我:“老師我畫的怎么樣?哪里不好?”我一般會反問:“你能自己看出哪些不好?”我很不贊同這種問法,因為這是一種沒有問題的問法,不知道自己畫的問題在哪?這樣的同學往往是缺乏反思和自我總結的,弄得自己想一直買同樣亂飛的小蟲子一樣。如果一名學生沒有思考研究的習慣,那么他是沒法成為“聰明”人。怎么樣能發現問題呢?就是多比較,多思考分析。
善于反思、總結的同學,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向老師詢問時帶著問題來問,就更有針對性。例如,可以這樣問:“老師我畫的蘋果為什么顏色很臟?我的畫為什么這么灰?這說明你能看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我在課堂上經常跟學生們說,你每天要發現一個問題,你的每一幅畫要想著去解決一個問題,不要太多,一段時間后你的畫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帶著問題來思考,來畫,你的頭腦會變得清晰,知道我要學什么,我要達到什么目標。
二、積累很重要
隨著美術專業高考的改革,高校的專業考察更加注重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積累,測試內容中總會出現考生平時沒畫過的物體,所以在同一張試卷中會出現有的物體刻畫的很精彩,而有的物體刻畫的很糟糕。這是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積累的不夠造成的。
例如,2016年清華大學的速寫考題《擁擠》,要求四個人物以上體現出擁擠的畫面,情景自定。太多學生拿到題目蒙了,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畫,但是只有平時多注意觀察,就會覺得有許多場景可以描繪,擠公交,擁擠的街道等題材都可以。通過這些情景的描繪樹立明確的立意即可。
因此,在平時的考前準備過程中,同學們切忌簡單地、孤立地練某幾種物體,而是要保持不斷嘗試畫其他各種物體的心態和努力,尤其是平時很少畫過的一些物體,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在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里潛在著眾多的“考試因素”,通過寫生、描繪這些東西,可以訓練同學們的組織構圖、控制色調、調整畫面的能力。這些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考試能力,但是這些能力我們是無法從臨摹和模仿的方法中獲得的。有一位我們淄博的老鄉,她叫于萍,在她的學習繪畫之路上,非常注意平時的繪畫素材積累,在平時的空閑時間里,她經常帶著速寫夾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喧囂嘈雜的火車站候車廳、人來人往的公交車站、都是她常去的地方;那些冒烈日辛勤勞作的民工、地鐵口為了生計賣唱的流浪藝人,還有書店里求知的莘莘學子,都是他積累素材的對象。大量的速寫練習使得她的畫面組織意識和技巧都提高,不管什么場景、什么形象畫起來都信手拈來。這些積累不僅在他考學的過程中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她上大學后的學習和創作實踐中也體現出了優勢,為她的藝術之路保駕護護航。
在這里,我鼓勵同學們經常性地、大膽地描繪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最熟悉、最喜愛的物品,把他們都視為自己的寫生對象,讓記得創造能力展開,讓自己的表現技巧熟練,讓自己的考試能力提高。
當學生在在邁入高中校門之初就養成以上這些好的習慣后,他們的高中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序,不再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時時督促。自己會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實現理想。
主動不僅是一種好的習慣,它也是一種人生態度,當主動成為了一個人的習慣,成功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只要腳踏實地,堅定步伐,終將到達成功的彼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