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金鳳
【摘要】高校大學生的信仰關系到社會價值的形成和民族的未來,而青年學生黨員更是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尋求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途徑,尤其是青年學生黨員的信仰教育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兩學一做” 高校 馬克思主義 信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57-01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2016年12月7日,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到,“現在高校學生大多是‘95后,再過兩年,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走進高校校園。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對當代高校學生,黨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大學生的信仰對于青年的價值以及良好的社會價值和風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的多元化,使得大學生的精神出現困惑,部分大學生面臨著信仰危機。在當今現代社會,馬克思主義對于青年的影響遠遠小于對長輩們的影響,加上網絡的普及,崇洋媚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影響著大學生,導致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出現多元化現象,重視金錢、利益、物質等方面,在集體與個人之間,奉獻與索取之間出現了價值偏向,信仰產生危機。
高校大學生的信仰關系到社會價值的形成和民族的未來,而青年學生黨員更是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尋求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途徑,尤其是青年學生黨員的信仰教育路徑顯得尤為重要。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之后,2016年全黨開展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在五個著力解決的問題中,著力解決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模糊動搖的問題擺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見,在學生黨員中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既有理論意義,又有現實意義。那么,“兩學一做”融入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研究的路徑有哪些呢?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都是說教、灌輸形式,缺乏靈活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模式也應作出相應的轉變。在新的背景下“兩學一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教育活動,創新適合大學生學習的“兩學一做”教育形式,將傳統的紅色文化,紅色價值觀,深入到學生的心中,使學生受到熏陶,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使得正確的價值觀廣泛傳播。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結合
組織開展愛國、黨日等紅色活動,將紅色活動與專業相結合,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結合,與扶貧幫困、義務志愿相結合,與個人的發展相結合等。教導學生在實踐中爭做合格共產黨員,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強服務意識,體會自信心與自豪感,在實踐中受啟發;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相結合,將崇高理想與現實相統一。通過實踐,使學生既講政治、理想,又講道德、奉獻等品質,開展爭做“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四講四有”合格黨員。
三、通過“兩學一做”強化主流信仰
文化、思想、價值的多元化導致青年大學生的選擇多樣化,現代社會正處于轉型期,人們追求不同的信仰,信仰的正確與否對于青年的影響不容小覷。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心理的調節,必須堅持科學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導,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客觀價值標準、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堅持社會利益的權威性。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積極奮進的精神狀態,才能形成健康的社會心理, 從而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信仰。通過“兩學一做”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整合傳統和現代的價值,構建以社會主義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使之成為時代的價值主流。正確主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信仰。
四、通過“兩學一做”實行環境熏陶
自2016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來,各地也根據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江西作為紅色老革命區,也制定了學習主題等。作為江西的高校,通過掀起學習正確的信仰的氛圍來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指引方向,使得信仰教育占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為青年大學生鑄起正確信仰之魂。
參考文獻:
[1]賀彥鳳.論當代大學生信仰的教育與引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2]李彥青,賈麗云.“兩學一做”:黨內教育新舉措[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6(06).
[3]唐宏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背景下大學生黨員教育體系構建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9).
[4]周革.黨校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17(04).
[5]張榮臣.開好黨組織生活會是“兩學一做”的中心環節[J].紫光閣,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