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芊芊+吳琪
【摘要】在社會的轉型以及價值觀多元化的現在,傳統的師生相處方式也在不斷調整,不斷改變。但具體哪一種相處的方式更適合教學,卻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故而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對不同相處方式下教師英語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最后指出,為了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廣義的“平等相處”模式需要調整,必須強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師生相處 平等交往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92-01
一、師生相處的核心及現有的相處方式
(一)師生相處的核心
當前我國師生相處的核心為“平等”,這一平等指的是廣義上的平等,包括“平等的與學生交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平等的參與教學活動”等等,這一核心決定了我國當下師生相處中,二者地位一致。在這種價值觀下,形成的師生相處制度也以“平等”為主,即便還有其他的價值觀,如“民主”、“尊重”等的影響較小。
這種“平等”的相處方式是否能保障有效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是否有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筆者在英語教學中,也堅持“平等”的觀念,也平等的對待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但是教學效果有時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筆者也常在思考,過于注重“平等”,是否是正確的相處以及教學方式。
(二)現有的師生相處方式
受到傳統“師嚴然后道尊”思想的影響,尤其這一思想在《學記》中被當作一項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師生交往中,教師是處于較高地位的,這樣才能充分的將教師的領導組織以及教學能力發揮出來。但是這種方式下,可能會出現教師教得詳細但是學生卻隨著價值觀的多元化以及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教學理念中將“平等”放于首位,所以師生之間相處也開始“平等化”。但是有些教師并沒有把握“平等”的度,所以教學效果并不佳。
二、不同的相處方式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平等相處下的英語教學
平等相處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為“對待學生要平等”,一為“與學生的相處要平等”。在平等相處的方式下,英語教學有利也有弊。
從有利的方面來看,由于英語屬于第二外語,所以學生在日常中接觸的也比較少,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所以英語成績并不好,有時會感到比較自卑。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單元,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重難點時候,對how/how far/how long的運用能力不強,不會舉一反三,更不會用此來引導“特殊疑問句”,而有的學生則能夠快速的掌握這一難點,同時還會依據語態時態來思索,昨天、將要采用的去學校的方式,從而主動掌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這一難點。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教師在教學時候便應當盡可能的照顧到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使全班學生可以共同進步。另外,與學生平等的相處,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候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學會運用情景激趣法等各種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策劃一些活動并且參與到活動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共同學習。
從不利的一面來看,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為了要達到“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教師教學速度以及教學效率會降低,從某方面來講,這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是“不平等的”。而“平等的與學生相處”,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師尊師嚴在一定程度上會被削弱,如果過分的強調平等,那么教師的“教育性”便難以充分發揮,有些時候,在教學時候,有些老師“放開了便收不回來”,導致課堂紀律紊亂,影響教學。
(二)教師權威下的英語教學
從社會角色的角度以及教育領域的角度來看,教師的職能主要是“教育學生”,從有利的一方面來看,傳統的教師權威模式下,教師有大量的時間來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且學生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會在課下耗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記憶,從而掌握較多的知識。課改之后,初中學生所要記住的知識點增多,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單元,要掌握的知識點也是極多的。例如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五元“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本單元的學習,除了要掌握必備的單詞句子,還要掌握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即用現在進行時來表將來,同時還需要掌握if+will的條件狀語從句,這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但是如果教師以自我為主體,將“教學生”放于第一為,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甚至在學生不想背誦時候用教師威嚴引導學生,暫時令學生“死記”,在往后的復習與練習中學會使用,從而使學生學會這一知識點。
當然,教師為主體,用權威威壓學生背誦文章記憶知識點,雖然可以保障進度,但是這種技藝的方法通常“事倍功半”,會忘掉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從趕進度以及教師職責的角度來看,這種相處是比其他相處方式要好的一種方式。
三、合理相處保障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相處
從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上來看,傳統的權威性相處方式以及現在過于平等的教學方式均不能保障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故而筆者認為教師與學生相處的觀念應當有所調整。將現在“平等”的核心價值觀調整為“促進學生發展”。在不同的時候選擇不同的相處方式。如果是較為簡單的單元,比如初一英語下冊(人教版)第一單元,題目為“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單元只需要了解方位名詞,所以在教學時候可以活躍一些,讓學生指示不同的方位,大家一起學習。如果碰上較難的知識點或者較為晦澀的難點,而學生不能在一堂課上掌握的話,教師只能盡可能的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盡可能多的教授學生知識,而不能只為了追求“平等”而忽略本職責任。不論教師選擇哪種相處方式,其出發點必須為“促進學生發展”。
(二)強化師生相處中教師的領導組織地位
師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影響著教學的進度以及教學的有效度,但是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過于平等的相處,并不能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畢竟教師在教學中是處于“教”的位置,其目的是要學生“學”,學到而且學會,所以說,在課堂教學時候,還應當強化教師的領導組織地位,使教師能夠按照學校要求的進度、按照學生整體的接受水平更好的組織教學,從而使課堂更為有效。
總而言之,師生之間選擇何種教學方式,都應該建立在學校教研組情況以及學生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選擇,這樣才能使教學效果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桂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范式發展與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6.
[2]吳曉威.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中文化內容的選擇及其呈現方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