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0)
網絡流行語“長草”的多角度分析
王艷紅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0)
近來,“長草”頻頻活躍在網絡上。例如:
(1)最近合肥最火爆的9家海鮮店,你都一一長草了嗎?(安徽網新聞2016年5月13日)
“長草”是近年網絡中出現相當頻繁的詞語之一,但現在還依然流行在人們的視野中。“長草”本義為“生長出來草本植物”,但以上例子顯然并不宜作此解釋。我們認為這里的“長草”結構上已經固化,已經由述賓短語詞匯化為一個形容詞,語義也發生了轉變,表示“十分喜愛某物,內心充滿強烈的購物欲”。本文擬從語義演變、組合功能對“長草”進行多角度考察。
參考《漢語大詞典》發現“草”的語素義豐富,包括15個義項。而“長草”在人們的認識中,主要傳達了生長出草本植物這一意義。這里的“草”是其基本義“草本植物的總稱”。我們記為“長草1”。例如:
(2)中國研制出能長草的環保型綠化混凝土(新華網2002年05月02日)
例(2)中的“長草”是其基本義。
(3)成都八大地王今何在:有的荒蕪長草,有的一個月賣2套房(莫頓地產2015年7
月11日)
眾所周知,土地是用來耕種,種植蔬菜糧食的。例(3)中“荒蕪長草”既可以理解為這塊地荒廢,以至于長出野草,又可以理解為長期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情形。荒蕪和長草緊密聯合。漸漸地,人們就直接用長草來表示某地荒廢荒蕪。
(4)為何讓辦公大樓長草荒廢也不愿造福公眾?(中國甘肅網2016年5月5日)
例(4)的辦公樓“長草”,說明該地長時間無人打理,用“長草”來形容此地荒蕪無人過問的情形,此時可以把長草等同于荒蕪,我們記為“長草2”。后來,“長草2”由實際可看到的場所擴大到虛擬場所,如博客長草、微博長草等說法,如:
(5)愛情測試:戀愛多久他會心里長草?(新浪星座2016年3月14日)
例(5)的“長草”場所是人的內心,也是抽象化,但并不是表達荒蕪荒廢。此時,心里“長草”指內心有雜念,含有“心里癢癢、不安”之意,多指青春的萌動,我們記為“長草3”。這時,“草”并非是以上15個義項。一方面,草在春天萌發,意味著春天的到來。而又因為春天地氣萌動,和人或動物的發情有共同之處,如“春心萌動、春心蕩漾”,所以“草”可以作為人內心生出別樣情感的代表。另一方面,而草頑強的生命力、生長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心中某種強烈的欲望。在這兩方面的綜合作用下,既生出別樣情感,內心又充滿了欲望。所以“心里長草”,自然會心里癢癢、坐立不安。
(6)這是一份99%的咖啡黨都長草的手沖咖啡必買清單(搜狐時尚2016年5月11日)
例(6)的“長草”意義又發生了些許變化,這里指的是對某物十分喜愛,占有欲蓬勃生長,我們記為“長草4”。在網絡環境中,那些讓人心儀的物品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撩撥著人們的心扉。它們像“草”一樣,一旦在人們的心里扎下了根,就會快速地生長,催生購物欲望,使人們產生不“敗”到手就心中不安的感覺。“長草3”和“長草4”都是人們對心里欲望的一種形象化比喻,但“長草4”的對象則由人的內心情感轉變為現實中的購物欲望。
在“草”的引申義和隱喻的雙重作用下,語言使用者將舊“草”的概念投射到新“草”之上,為網絡語境中抽象的新“草”賦予了具體的意義,即“長草4”。
綜上看來,“長草4”是由“長草1”“長草3”演變過來的,與“長草2”沒有交叉關系。與“長草1”“長草2”“長草3”相比,“長草4”的語義發生變化。
隨著人們對“長草”頻繁使用,“長草”一詞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由它組成的詞語進入人們的交際當中。例如“長草族”“長草季”是網友們的創造性運用,網友把頻頻“長草”的人們稱之為“長草族”。“長草季”特指換季時,剁手黨們泛濫的購物欲。
(7)美妝長草季!秋冬彩妝大牌單品搶先看(光明網2014年9月9日)
(8)“長草族”:是什么讓我們“長草”(中國青年報2009年12月22日)
根據“長草”的語義變化,也衍生了“種草”“拔草”等用法。這“從長到拔”的過程,是連續性的語義類推過程。
“種草”即受他人推薦,或自己根據外界信息,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欲望的過程。隨著“種草”的廣泛使用,也有了“被種草”“種草趴”等用法。
“拔草”指買了或放棄心儀的物品。“拔”讓心中的“草”有了一個終結,但并沒有點明“草”的歸屬,因此“拔草”既可以指買了心儀已久的物品,也可以指經過思索放棄購買該物品的念頭。如:
(9)這些都是全新餐飲店,記得去拔草。(新浪微博2016年5月28日)
(10)是時候拔草一些化妝品了,整理了一些失望產品,幫助大家少走彎路。(新浪微博2016年5月25日)
“種草”“長草”“拔草”等詞可以看做一個系統。既可以歸為由以“草”為詞標的詞語模“V+草”這種結構,也可以理解為“草”從生長到終結的這一過程。根據這兩種趨勢,像“除草”、“滅草”等或“澆水”、“施肥”等詞是否會根據“長草”的隱喻作用也能產生其他的含義,又能否在網絡中流行呢?就目前搜集的語料中,“滅草”已根據“長草”這一新含義類推演變出“不再喜歡,放棄購買的念頭”的意義。如:
(11)滅草,再也不吃這個了。(新浪微博2016年6月18日)
本文主要從語義演變、組合功能的角度探討了“長草”一詞,首先其意義由“生長出來的草本植物”發展出“強烈的喜愛之情并產生購物欲“,進而由述賓短語詞匯化為一個動詞,在句中常常作謂語和定語。“長草”語義的擴展和使用頻率的提高是其詞匯化的關鍵。從語言內部來看,這一演變是在隱喻的心理機制的作用下以及追求語言經濟的目標下完成的,還有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加之當今社會人們對各種超常規行為的接受度的提高。這應該是其得以迅速流行的關鍵。
[1]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外語教學與研究[J]1999.04。
[2] 束定芳.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征,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J]2002.02。
H03
A
1672-5832(2017)12-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