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淺談財經類院校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現狀及路徑分析
——以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為例
林 琳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高校畢業生規模依然保持著逐年上升的態勢,加上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凸顯,就業競爭也愈演愈烈。在財經類的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本文以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為例,著重分析在校市合作辦學模式下的財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現狀,以,增強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認知從而探索高職高專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增加就業競爭力。
財經類院校 高職高專 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話題,也是高職高專院校當前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亟待突破。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是校市合作辦學模式下的一所二級學院,學院就讀的均為高職高專的大學生。學院自2012年辦學以來,經過一系列的綜合改革,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從當初的“2+1”轉變為“3+0”模式,也即將迎來首次就業工作的挑戰。因此,如何結合防城港市的地理、區位和資源等優勢來拓寬高職學生在本地的就業,從而推進學院的高職學生的就業工作,是當下最大的關鍵點和難點。
(1)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17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17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面臨著畢業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2)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財經類院校的畢業生人數供過于求,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用人單位對財經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人際溝通交往能力、職場禮儀、職業素養等,這和財經類院校當前培養的大學生的質素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專業的限制、用人單位對學歷層次的過高要求及某些性別歧視問題,這就對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也同時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率[1]。
(3)畢業生對于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也是導致就業競爭力不高、就業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很多畢業生眼高手低,對薪資待遇、地域條件、工作崗位等過多挑剔,不愿到基層工作,由此可見,畢業生圖高薪、求舒適的心態還是普遍存在的。但根據社會實際,往往最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是邊遠地區、中小城市的一些艱苦行業,這些地區和單位人才緊缺,亟需大學畢業生。然而,大多畢業生都不愿意到這些地方,哪怕是分配去了的,也不穩定,易流失,所以就出現了眾多畢業生爭相去搶奪較優越的工作單位和崗位,而錯失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
(4)隨著國內一眾高校不斷加快的大類招生的步伐,財經類院校也在逐步跟上趨勢,進行大類招生,財經專業的類型也越來越豐富,甚至有的財經院校為在招生時吸引學生投報,不顧本校現有的資源和特色,盲目開設社會熱點專業,追求學科專業的齊全,以擴大生源,從而導致人才培養重點不突出,高職高專院校也無法避免這一問題[2]。
(5)對于防城港學院而言,因為辦學起步較晚,加上校內各項軟硬件設施設備配套不全,師資多為近幾年畢業的年輕教師,教學經驗相對還不足,多數只是作為基礎課的任課教師。因此,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的更新、整體學力水平方面和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方面都需要尋求新的突破,便于后期更好開展就業相關工作。
(1)防城港地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和華南、西南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通的城市。自建市以來,防城港市經濟社會發生巨變,近年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廣西第一位。
防城港享受西部地區、沿海地區、邊境地區、民族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等多重政策優惠。近年來,一批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紛紛到防城港市考察投資。投資環境良好,企業對本地的社會、政策、法制、政務、經濟和經營等環境都高度滿意。如世界500強之一的美國ADM公司、中糧集團、新加坡威爾瑪公司投資建設的大海糧油公司成為廣西強優企業。
(2)同時,因為防城港本地勞動力長期供小于求,失業率連續5年保持全區最低水平,導致就業吸納能力不足。從用人單位經濟類型看,企業的勞動力需求占絕對主體地位,股份公司、私企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從各類職業需求狀況看,求職最多的為商業服務業人員。均表現為勞動力需求大于求職,其中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從求職人員類別構成看,新成長失業青年、農村勞動力是主體。2017年一季度,進入市場的新成長失業青年1829人,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945人;從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需求看,90%左右的用工需求對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例如:2017年一季度用人單位對男性的需求比重為52.28%,對女性的需求比重為39.45%。男性、女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而女性求人倍率大于男性,這表明女性求職比男性求職更容易。78.1%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所要求。其中,對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的需求比重為34.54%。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看,具有高中、大專文化程度的求職者是主體。具有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占總求職人數的42.98%,大專學歷的占33.03%[3]。
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社會對畢業生越來越高的要求,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對本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里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查,結合自身發展特色和優勢,逐步推進就業工作,參考路徑如下:
(1)完善就業體系,科學制定財經類院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計專業,加強就業指導課的導向性,在課程設定和講授上都要與時俱進,爭取在課程建設中不斷尋求突破,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提升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中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水平,通過加大培訓、加強學習、實崗鍛煉等方式,強化教師隊伍整體的素質和能力。還要積極引進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如聘請校外企業導師進行授課[4]。
(3)將思想、形勢政策和“雙創”教育納入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幫扶工作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了解就業政策和方針,掌握就業形勢,明確自身求職意向。鼓勵大學畢業生關注“雙創”的有關政策和工作,積極自主創業。鼓勵更多畢業生投身基層,積極干事創業,實現自身價值[5]。
(4)積極與地方合作,加強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直接影響著就業能力,所以應當在實踐能力培養上給予財經類高職學生高度的重視[5]。通過搭建校外實習、實訓和實踐基地,積極打造“雙師型”隊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競爭力密切相關,加強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的認知和觀念的轉變、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迫在眉睫。總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大學生就業工作來說,既是機遇挑戰,也有重點和難點。但是只要今后將在工作中繼續探索,常抓不怠,堅持不懈,切實有效地解決財經類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促進就業工作呈現出更好的發展態勢。
[1]渠歡.財經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2(3):192~193.
[2]高小慧.淺談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及建設對策[J],科技信息, 2011(12).
[3]王倩.財經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研究[J].時代金融,2016(2).
[4]閻大偉.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變遷[J].淮安師范學報,2009(5):580~584
[5]范宇竹.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210~212.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林琳(1987-),女,廣西融水人,本科,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共青團工作、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