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月,苗占香
(1.吉林省農安縣人民醫院,吉林 農安 130200;2.吉林省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心醫院,吉林 農安 130200)
·護理研究·
對行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在預防腹脹方面的效果
潘 月1,苗占香2
(1.吉林省農安縣人民醫院,吉林 農安 130200;2.吉林省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心醫院,吉林 農安 130200)
目的:探討對行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在預防腹脹方面的效果。方法:將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某院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隨機分為中西醫護理組和西醫護理組。對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護理,在此基礎上對中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發生術后腹脹的情況。結果:與西醫護理組患者相比,中西醫護理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7,P<0.05)。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可顯著降低其術后腹脹的發生率。
胸腰椎骨折;腹脹;護理;中西醫結合
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因胸腰段的交感神經節受損或受到血腫的壓迫而導致胃腸壁肌群運動功能紊亂及胃腸內容物貯留,進而易發生腹脹。中醫認為, 胸腰椎骨折后腹脹是因骨斷筋傷,氣滯血瘀,胃腸積滯,腑氣不通所致[1]。胸腰椎骨折后腹脹患者可發生腹痛、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甚至可發生呼吸困難、心肺功能下降及下肢深靜脈血栓。此病患者的病情若遷延不愈,可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甚至可影響其預后。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的骨傷科對行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在預防術后腹脹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均為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腰椎骨折患者24 例,胸椎骨折患者4 例,胸椎合并腰椎骨折患者2例;有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其年齡為24~78歲,平均年齡為(54.37±27.36)歲;其骨折類型主要為壓縮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這些患者均未合并脊髓損傷,在發病前均未患習慣性便秘且胃腸功能正常。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中西醫護理組和西醫護理組,每組各15例患者。
對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指導等常規的西醫護理,保持其病房整潔、通風。在此基礎上,對中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心理護理。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因突然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臥床的時間較長及擔心會發生殘疾而出現恐懼、焦慮、急躁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針對其出現的不良心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獲得其對護理工作的支持,進而由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協作,共同完成相關的治護方案。2)飲食調護。指導患者食用有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并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囑患者禁食碳酸飲料,不可進食過急或用吸管飲水,以免引起或加重腹脹[2]。囑患者多飲水,讓其每日清晨飲用適量的溫開水,以增強其胃-結腸反射的敏感度,促進其排便。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程較長。在此病患者的恢復期,應囑其多吃肉桂粥、燉鱉、黃芪當歸燉雞、豬蹄湯等可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食物。3)腹部按摩。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因臥床的時間較長、胃腸蠕動減弱而易出現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多做深呼吸,并對其進行腹部按摩。在為患者按摩腹部時,護士應站在其右側,進行以下的操作:(1)用手掌的根部沿順時針的方向環形按揉其腹部(依次按摩升結腸、橫結腸與降結腸)5min。(2)用拇指按壓其關元穴、天樞穴各1 min,以其局部有酸脹感為度。(3)環形按揉其腹部5min,再沿臍部向下推按其腹部2~3min。(4)按摩其足三里穴、合谷穴及氣海穴等穴位。每日為患者按摩3次,每次按摩10~15分鐘,在飯后2h開始為其按摩,若其發生腹脹可隨時為其按摩。4)耳穴壓豆調治。取患者的耳穴大腸、小腸、直腸下段、胃、交感作為主穴,取三焦穴作為配穴,將王不留行籽貼壓于上述穴位上,用膠布固定,然后指導患者按壓穴位上的王不留行籽,1~2 min/次,3~4次/d。在夏季可每隔1~3d為患者更換1次王不留行籽,在冬季可每隔7~10d為其更換1次王不留行籽[3]。在留豆期間注意保持患者耳廓的干燥,若其發生局部皮膚發癢等不適癥狀須及時進行處理。5)艾灸調治。使患者取仰臥位,暴露其中脘穴、神闕穴與關元穴處的皮膚,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距皮膚2~3 cm)施行溫和灸或雀啄灸,以患者感到局部有溫熱感或局部皮膚出現紅暈,但無灼痛為度,15~20 min/次,1次/d。在對患者進行艾灸時須注意隨時調整艾火與其皮膚的距離,以防止其被燙傷[4]。6)腹脹護理。在患者發生明顯的腹脹時及時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如讓其禁飲食或少食、對其進行營養支持治療、腹部熱敷及按摩、胃腸減壓治療及肛管排氣等。
在患者出院時調查其發生腹脹的情況,并將其腹脹分為以下的級別:1)無腹脹。患者的腹部平坦、柔軟、無壓痛,其腹式呼吸正常。2)輕度腹脹。患者的腹部平坦,稍有壓痛,其腹式呼吸正常。3)中度腹脹。患者的腹部輕度膨隆,有輕度的壓痛,其腹式呼吸減弱。4)重度腹脹。患者的腹部明顯膨隆,有明顯的壓痛,其腹式呼吸明顯減弱或消失。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西醫護理組患者相比,中西醫護理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7,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腹脹情況的對比
胸腰椎骨折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發生的腹脹并不十分嚴重,但會使其承受較大的痛苦。為防止接受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發生腹脹,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積極的術后護理干預。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中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飲食調理、腹部穴位按摩、耳穴壓豆及艾灸等中西醫結合護理,有效地降低了其腹脹的發生率,減輕了其發生腹脹時承受的痛苦,加快了其術后康復的速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西醫護理組患者相比,中西醫護理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7,P<0.05)。可見,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可顯著降低其術后腹脹的發生率。
[1]姚菊英,羅凱燕,喻嬌花.早期系統化護理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脹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5,20(2):24-26.
[2]尹梅君.淺談骨折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J].中醫藥導報,2006,12(9):62.
[3]金秀均.耳穴埋豆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腹脹的護理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2):1151-1152.
[4]龍勝義.大承氣湯對膽囊切除術后胃激素運動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14(9):522.
R47
B
2095-7629-(2017)8-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