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學習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當前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新課改下,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本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通過認真分析新課改的內容就可以發現,新課程標準與原來內容最大的區別在于,新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創造力放在了語文學習的首位,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的學習也是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語文學習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語文閱讀學習,所以,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現在的學生在語文日常學習中,都是挑一些基礎性的題目進行練習,對于現代文閱讀和古文沒有學習意識,只是就題論題,沒有想過多做練習提高自身閱讀水平。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對高中語文的教學要符合我國國情和我國對人才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教學目標,立足實際,積極探討出適合新課程改革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高中語文閱讀傳統教學比較注重教師對閱讀知識點的講解,課堂的學習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沒有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生思維受到了限制,給學生思考與自由發揮的空間大大減少了,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現在語文閱讀的學習就是,先讓學生瀏覽課文,然后讓學生精讀課文并展開分析,最后就是教師一大堆的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整個教學進度都是按教師的進度走,學生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學生閱讀目的不明確
好多高中生的學習都是為了應對高考,所有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就樹立了這樣的觀念,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學生只會熟記答題模式,一種類型的文章采用相同的答題模式,所以他們的學習是具有目的性的,他們只關注所謂的標準答案,并沒有意識到閱讀對自己的重要性[1]。
4.語文閱讀沒有得到重視
許多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認為語文的學習沒那么重要,一般情況下,語文考試成績是不會差的,沒必要在語文學習上耗費時間。而數理化的學習必須要用很大的努力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學好,所以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都被數理化所占據,學生并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課本就成了學生唯一的閱讀途徑。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學生是語文閱讀的主體,教師在指引的過程中,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關注學生對哪方面的閱讀比較感興趣,不要過多干預學生的閱讀,為學生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促進學生對閱讀的思考,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基礎上,對學生提問題,比如,這篇課文描寫了幾幅畫面?塑造了詩人怎樣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特點?然后小組合作進行交流討論,討論完之后,展示學習成果。
2.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時,以學生為根本,為其創設貼切生活的情境,融入生動的語言文字,加強學生詞句方面的學習。學生會以此進入情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通過學習學生會體驗到閱讀的魅力,不僅能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豐富有趣的情境創設會讓學生積極融入語文閱讀之中,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讓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例如:在學習戴望舒《雨巷》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幾個貼切生活的問題,如今年秋天的天氣有啥特點?你們喜不喜歡這樣的天氣?通過問題學生會積極參與進來,說出自己心里所想的,最后教師做總結,秋天天氣最大的特點就是下雨,有人喜歡秋雨,因為淅淅瀝瀝的讓人感到涼爽舒服,有人不喜歡秋雨,因為雨代表了郁悶與悲傷,接下來我們看看在作者戴望舒心中,秋雨是怎樣的。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課文的學習。
3.深層探究文章意義
閱讀的過程是既要用眼又要用腦的,閱讀并非簡單的讀,閱讀的重點是,通過讀書加以思考。文字是一種傳播信息的載體,也傳載這文章的含義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情感。所以這就要求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認真體會文章想要給我們傳達的意思,找到文章主旨,對其所表達的感情道理及感悟進行體會[3]。例如:在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時,怎樣能讓學生理解詞人借名人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呢?因為這首詞借用典故較多,學生對有些典故也不太了解,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提問式引導。①文章引用了哪些人和事?②詞人為什么會在這里懷念這些人和事?③詞人通過描寫這些人和事,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感情?然后教師對這些典故對學生進行簡單描述。我們都知道辛棄疾是豪放派詩人,那么他的豪放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就會很快理解內容得到答案。
4.提高閱讀技能,開闊閱讀視野
為了保證上課時學生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教師要注意在講課開始前,不管學生有沒有預習過課文,教師應該讓他們先瀏覽一遍課文,為了避免有學生課前不預習課文,在教師講課時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僅僅有一部分教師注重學生閱讀技能的提高。在課堂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閱讀的拓展,閱讀的拓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閱讀技能,在遇到其他文章的時候也能從容的進行分析。
三、結束語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實際情況,需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的目,開展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劉靜.新課改下普通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實踐反思[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都伊樂.新課標下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朱艷敏.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實踐探討[J].語文建設,2016,(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