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鄉土特色的民間傳統游戲,其獨特空間與豐富的自然資源,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豐富的人文資源,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我們幼兒園利用鄉土優勢,將民間傳統游戲巧妙地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集體教學活動、戶外活動、區域活動、游戲活動之中。
【關鍵詞】游戲;滲透;幼兒;活動
民間鄉土資源種類繁多,隨手可撿,且不需要花費資金,趣味性強,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不僅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而且能增長他們的知識,發展智力。那么,將帶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傳統游戲巧妙滲透于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哪些環節之中呢?
一、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巧妙滲透在幼兒園過渡環節中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許多過渡環節,如進餐前后、課間、離園前等,為了讓孩子在這些短暫、零星的時間內能充分地享受自由與快樂,我們精心選擇了一些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攜帶方便、便于收放的民間游戲材料,如在美工區里擺放一些杏核、桃核、玉米桿、玉米須、玉米葉、果核、小石子、小樹枝、麥稈、野草、稻草、野果、松果、火柴、五彩的樹葉等自然材料;在體育區投放一些竹竿、木棍、竹棒、竹條、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材料;在手工區準備好泥巴、各種豆子、紅泥、小塑料勺、各種木制模型等材料。幼兒一進入活動室就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靈活選擇熟悉的材料進行游戲,杜絕了幼兒消極等待,給了幼兒自主體驗民間鄉土游戲的快樂。
二、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巧妙滲透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
種類繁多的鄉土資源,能夠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懷,對兒童的發展起著多方面的作用。在預設逐日計劃時,可以按目標適當選用適合年齡特點、班級實際情況,將其融入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使之與學習活動巧妙結合。在健康領域,可以帶領幼兒去溫泉。通渭溫泉被譽為隴上神泉,是大自然賦予通渭人民的寶貴財富。在溫泉可以游泳,還可以在池邊釣魚,自己釣的魚可以帶回家,讓幼兒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可以感受到作為一名通渭人的驕傲。
在語言領域,給幼兒講通渭故事,比如夫妻詩人秦嘉和徐淑的愛情故事;也可以帶領幼兒去通渭悅心書畫村參觀,教師給幼兒講解通渭書畫,讓幼兒初步接觸書畫,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社會領域,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通渭的秦嘉徐淑公園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資源,帶幼兒去參觀秦嘉徐淑公園,讓幼兒做環保小衛士,維護公園的環保,幼兒自己動手撿垃圾,提醒他人要愛護環境;也可以讓幼兒做小記者,進行采訪工作。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科學領域,可以發動家長,也可以帶領幼兒尋找鄉土材料,為幼兒營造濃厚的鄉土教育環境,利用收集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藝術領域,可以用平時收集的材料制作成打擊樂器,如易拉罐、廢舊的碟子、鐵臉盆等,讓幼兒練習打擊樂,幼兒的節奏感會得到提升,同時也是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巧妙滲透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
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通渭縣幼兒園座落在通渭南山對面、牛谷河畔,獨特的地理環境鑄就了鄉土氛圍的形成,一條條鄉村小路、一叢叢野草、一塊塊泥地、一塊塊石頭、一條條林間的小道、農莊的果園、田野里的青菜、蘿卜都是孩子戶外活動的材料。叢實際出發,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會資源,開展戶外游戲,把游戲延伸到自然、社會、家庭中去,讓每個幼兒在環境中獲得自主、愉悅、全面的發展,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戶外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同時,民間鄉土體育游戲是由民間創編,并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它給人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將一些大型的、需要有較大空間場地且能促進兒童大肌肉發展的民間體育游戲安排在戶外活動中,能使班級戶外活動更加激情、活潑,對增強兒童身體鍛煉、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有明顯效果。尤其是群體性的民間體育游戲,如“滾鐵環”、“跳房子”、“打陀螺”、“切西瓜”等游戲活動有形無形的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精神
戶外活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帶到園外開展游戲,讓幼兒回歸大自然,沉浸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中,使幼兒在游戲中感知和體驗鄉土氣息。如春天,帶孩子到村外、河邊去采野花、捕蝴蝶、抓小蝌蚪帶回自然角,讓幼兒觀察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夏天,我們和孩子一起到林中聽鳥叫,觀察一些昆蟲。秋天,帶孩子去果園欣賞成熟的果實,觀察農民伯伯秋收秋種。冬天,我們和孩子一起玩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發現,感受大自然的季節變換。通渭盛產玉米和土豆,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農民伯伯收玉米的情景,鼓勵幼兒也參與其中,幫農民伯伯掰玉米;還可以幫農民伯伯揀土豆,往一起堆土豆桿。在大自然中,充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些游戲活動利用鄉土材料讓幼兒真正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真正成了“活教材”。
四、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巧妙滲透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自由展開、自由交流的活動過程。我們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為孩子創設具有鄉土特色的美工區、運動區、科學區、益智區、建構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孩子創造了適宜孩子發展的游戲環境。在美工區提供了火柴、五彩豆、彩紙、雙面膠、橡皮泥、紙板、棉花、泡沫,讓孩子進行粘貼畫,孩子們做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有漂亮女孩、小鳥、蝸牛、刺猬、小汽車等。在“綠化春天”的主題活動中,老師和孩子一起設置了自然角,種植了扁豆、大豆、小麥、香菜、大蒜、羊蒜、玉米、高粱、菠菜;飼養了小金魚、小烏龜、小蝌蚪,讓孩子輪流給種植物澆水,給飼養的小金魚等換水、換飼料,這樣既可以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又可以增強幼兒對動植物的愛護之情,幼兒還可以親眼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
五、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巧妙滲透在幼兒園日常游戲活動中
許多民間傳統游戲活動,具有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簡單易行,實用隨意,滋養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給我們祖輩父輩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如推小車、炒黃豆、老狼老狼幾點了、貓抓老鼠、翻繩游戲等,不受時間、地點、人數、材料的限制,是我們老師的首選游戲。這些游戲不需要任何材料就可以玩起來,幼兒自由自在地游戲,從游戲中獲得快樂。
又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們主要以增設民間游戲相關的游戲內容為主,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去身臨其境去體驗感受民間鄉土游戲。在娃娃家游戲中,各種各樣的包裝盒在教師和孩子的加工后,成了娃娃家里的空調、電視、電腦、家具、洗衣機、灶具,變成了漂亮的建筑物、小汽車、小狗屋等。在燒烤游戲中,各種顏色的圓片變成了一串串烤肉、綠色的皺紋紙成了菠菜、白色的橡皮泥變成了烤餅、沙子成了調料,橙色的手揉紙做的胡蘿卜。在銀行游戲中,一塊塊紙板成了銀行卡。在醫院游戲中,有用廢紙做的藥丸、有紙杯做的聽筒、紙盒做的機器人、紙板做的手術刀、用白紙做的白大褂、護士帽。大二班開展了民間鄉土游戲體驗館,幼兒不僅在參觀、介紹中發展了交往能力,更在民間鄉土游戲體驗館的環境、氛圍營造中樂意去試一試、玩一玩,感受與體驗民間鄉土游戲的快樂。
民間傳統游戲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教育智慧,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將帶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傳統游戲巧妙地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集體教學活動、戶外活動、區域活動、游戲活動之中,讓幼兒在充滿鄉土氣息的游戲中快樂成長,感受大自然,擁抱大自然。
參考文獻:
[1]羅紅輝.陶行知解放兒童創造力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
[2]鄭妍.大理市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2):105-108
[3].劉小英.鄉土資源大有作為讓游戲之花綻放異彩[J].2014,9:62-23.
[4].葉蔚青.挖掘鄉土資源,創設農村幼兒園特色區域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8(11):49-51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民間鄉土傳統游戲對幼兒園獨生子女體能訓練及心理健康的影響”階段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