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敏
【摘 要】主題環境是記錄幼兒活動歷程的一種方式,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是分享、總結、提升認識的一種手段,是幫助幼兒回顧活動過程的一種途徑,是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的重要渠道,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注意體現教育進程及幼兒發展狀況。本文對主題環境創設現狀:教師包辦、幼兒參與形式化、固定多變化小等進行了分析,從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和環境創設的策略。
【關鍵詞】主題環境;幼兒活動;教育價值;創設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主題環境和教育活動密不可分,對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設幼兒園主題環境,是豐富幼兒園教育環境,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育質量一個重要途徑,幼兒園主題環境已成為幼兒園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邊實踐、邊展示,逐漸成熟的主題環境
在主題的開展中,主題墻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空間,展示研究成果的機會,同時幼兒在與主題墻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去關注、去發現,從中獲取新的信息。主題環境的創設,隨著主題開展而產生,在主題不斷深入中逐漸走向成熟。例如在主題活動“快樂的家庭”中,幼兒間最熱門的話題是:我的家是什么樣的,有多么漂亮。這樣“我的家庭”展板就形成了。在語言課上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次“我的家”的介紹,接著幼兒關于家庭的話題就更豐富了,為了深入了解每個家庭,我們作了一次家庭成員調查,讓幼兒畫出家庭成員的樣子,家庭成員的生肖,家庭成員的愛好,并把這些調查表貼在了主題墻上。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孩子們經驗、經歷的豐富,墻飾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和展示的平臺,同時老師通過這一平臺觀察了解了幼兒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給幼兒以更大的空間,使幼兒向最近發展區邁進,主題環境在主題行進中走向成熟。主題結束時,孩子們能從環境中完整地獲得主題活動中的經驗與概念,同時孩子在與這樣的環境互動中會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家長也能借助孩子成長的足跡,充分了解孩子的發展。
二、大創設,小調整,不斷完善的主題環境
主題環境的創設是為主題目標所服務的,因此,在創設主題環境時,教師心中要藏著目標,整體安排主題環境,合理設置墻面環境和區域環境,使兩者相互補充和聯系,環境的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斷觀察幼兒的表現和幼兒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環境材料,在滲透目標的同時,始終讓幼兒保持對環境的關注。學習目標的功能如同燈塔一樣起著整體的導向作用。
三、常創新,善變通,富有知識的主題環境
皮亞杰認為:幼兒是主動發展的,他們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自身內部的知識結構。因此,在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中,要突出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對環境的操作、探索、控制作用這樣幼兒才能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實現自我建構和自主發展。平面、靜止的環境容易引起幼兒的視覺疲勞,時間長了就形同虛設,在創設中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框框,善于思考,在環境中融合更多的元素,使環境富有變化,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激發幼兒對環境探索控制的欲望,和環境進行有效互動。
1.會說話的墻面環境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經常會收集有關主題的各種資料、信息、材料,如何展示這些資料,最大程度發揮它的作用,往往要費一翻腦筋,簡單的陳列只能使它們成為一種擺設,孩子很快不感興趣,我們稍加改變,整合資料、幼兒作品中多種教育因素,在墻面布置中增加供幼兒觀察、思考的空間,讓墻面“活起來”,就能吸引幼兒的眼球,使幼兒不知不覺中與環境對話。
2.富有創意的區域環境
區域環境是主題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主題的進程中,老師會根據主題的目標和幼兒的情況,整合各大領域設置不同的區域,提供不同的材料,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在主題“美麗的春天”中,有一節科學活動,種子可以種在哪里。老師沒有按以前像上課的樣子說教知識,而是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來種植種子,把種好的植物放在了自然角.幼兒每天都能看到種子的變化,有時候,還會聽到幼兒在討論,我的種子長芽了,誰的沒長出來,可能是水澆多了,也可能放在下面,沒有太陽曬的緣故。幼兒時刻都會去關注,這不僅是裝飾,更讓幼兒增進了知識。教師打破常規,制造了一點“新”材料,可以激起幼兒千層浪,促進幼兒的觀察、探究,發揮了材料的作用,使幼兒主動融入到環境中,和環境對話,找到答案。
總之,環境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有效的環境能說出無聲的語言,傳遞老師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只有好好把握環境,發揮環境這無聲老師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才能使主題活動走向深入愈顯生動。
參考文獻:
[1]丁燕.幼兒園環境創設現狀及問題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18).
[2]車琳琳.淺析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5(04).
[3]楊玉紅.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的能力[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4).
[4]嚴楊楊.幼兒園主題教育背景下環境創設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