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斷完善聾校律動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聾校課堂的教學效率,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針對現階段聾校律動教學的現狀,提出了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注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聾校 律動課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27-0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聾校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們對聾校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單純依靠教具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不斷完善聾校律動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積極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由于聾校學生存在溝通障礙,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進多媒體技術,克服學生認知程度不足的弊端,通過直觀的畫面教學來為學生示范舞蹈動作,教師僅用手語對畫面進行解釋即可,通過使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聾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律動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降低律動課程教師的工作強度,使得教師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范和指導。例如,歌伴舞《摘葡萄》具有濃厚的新疆維吾爾族特色,歌曲內容表現的是天山葡萄豐收后的熱烈景象,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無法接觸到這些景象,如果教師只是單純通過手語進行教學,注重對學生歌伴舞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就不能深刻了解歌曲的背景,無法形成對歌曲的感性認識,不利于傳達豐收喜悅的情感,同時,也會加大學習的難度。某聾校律動課程教師在教授該課程時,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一系列新疆天山葡萄豐收時的熱鬧場面,并通過播放新疆維吾爾族相關的風土人情視頻,使學生能夠對新疆地區的地理物質、氣候特點以及人文地理形成感性認識,為充分表現歌伴舞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律動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的律動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采取教師講授為主和學生模仿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的目的,但卻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內心感受,無法傾聽學生的內心訴求,學生只能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機械模仿,學習律動課程,不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律動課程,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應注重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拔蘿卜》是表演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的課程、通過人和動物的互動,向學生傳達團結就是力量和人多力量大的真諦。雖然故事內容較為簡單,但對于剛剛進入聾校學習的學生來說,想要準確理解課程中的深刻含義卻十分不易。如果教師僅僅依靠簡單的手語動作使學生根據教師拔蘿卜的動作進行機械模仿,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拔蘿卜》課程設計的深層含義,時間一長,學生會喪失對律動課程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
基于新課改的形式下,教師應在“快樂學習”理念的指導下,不斷轉變教學方式,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迪,構建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自覺投身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過新年》的課程時,教師鼓勵學生講述自己家鄉的過新年習俗,并對語速較慢和吐字不清的學生予以目光的激勵,實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在學生講述完畢后,教師可以播放某一學生家鄉的舞蹈,使學生能夠跟隨歌曲節奏,開始本節課程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家鄉新年習俗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講述和聆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拓展了知識面,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值得被廣泛借鑒和推廣。
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在完善聾校律動課程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完善聾校律動課程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萇敏.發揮多媒體優勢優,優化聾校律動教學[J].現代特殊教育,2016,(05):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