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景園林專業基礎課程較多,學生在實踐中如何聯系各門專業基礎課程的知識,是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一大難題。我們在風景園林植物栽培和種植設計等課程的專業實踐教學中,采用以案例、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風景園林應用基礎理論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實現應用基礎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的接軌,建立起風景園林設計和施工管理的正確思維方式。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basic cours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How to help students contact the basic cours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 big proble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Cultivation and Planting Design, we use case-based, problem-centered teaching mode to combine the basic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practice to help students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applied basic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way of thinking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關鍵詞:風景園林;基礎理論;實踐教學;結合模式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basic theory;practice teaching;combin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3-0249-02
0 引言
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素質。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實踐能力是風景園林專業素質內涵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風景園林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往往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而忽視了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能力、素質結構的形成。應用型本科“以能力為主線,以應用型為主”的課程內容知識體系的整合有待完善,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應用”現象,難以實現應用型本科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教學要求(周春梅,2012),學生缺乏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風景園林設計和施工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輔導為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為主的教學活動。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對形成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成為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這需要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整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使之不僅包含原有課程基本概念和原理,還要把體現課程發展特征、不同知識的交叉與滲透反映到教學內容中(黃紹輝,2017)。
1 以案例、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國外大學實踐教育理念的形成,同時是對大學實踐教學活動的理論升華,是大學實踐教學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陳圓圓等,2012)。案例教學是以工商界實際發生的各類經營案例作為第一手教學資源,培養大學生實戰經驗的訓練模式,是一種對未來工作環境的模擬和預演,是美國哈佛大學非常重視的一種世界知名的教學模式。哈佛商學院使用的教科書是來自全世界的商戰案例,教學圍繞研習案例而展開,在校大學生四年內接觸各種類型的商戰案例多達800多個(趙明剛,2011)。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幾乎所有的商業課程都借助于案例教學來完成。而美國丹那維爾大學的所有基礎學科的課程教學都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些案例教學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美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趙明剛,2011)。
2 風景園林專業植物栽培實踐中的案例教學模式
在13級園林專業的植物栽培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借鑒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模式,把園林植物栽培學分割成相互聯系的幾個知識技能模塊,利用徐州市新城區的各種綠地,分別與綠化公司聯系,構建不同知識技能對應的實踐教學案例。教師通常預先對某一公司的某塊綠地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將園林植物栽培情況寫成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研究案例,并到實地進行調查、測量,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根據數據、圖片進行研討和評價。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點評(圖1)。
在植物選擇模塊案例教學中,教師預先對某一公司的某塊綠地采用的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將園林植物種類配置情況、各種類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圍、適應特點、生長規律等寫成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利用植物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相關知識研究案例,并到實地進行調查種類、測量其大小、數量、生長態勢等,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然后在園林植物栽培學植物選擇知識模塊的應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數據、圖片結合應用基礎理論分別對每種植物的選擇進行研討和評價。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點評。endprint
在栽培地處理模塊案例教學中,教師預先對某一公司的某塊綠地采用的栽植土壤處理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將園林植物栽植地土壤pH值等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情況、整地方式和特點、栽植穴處理、基肥種類、數量等寫成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利用氣象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等相關知識研究案例,并到實地進行調查土壤理化性質、測量栽植穴大小等,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然后在園林植物栽培學栽培地處理知識模塊的應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數據、圖片結合應用基礎理論分別對每個栽植穴進行研討和評價。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點評。
在植物栽植模塊案例教學中,教師預先對某一公司的某塊綠地不同大小的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種類分別進行栽植具體技術細節實地調查,將不同胸徑、不同地徑和不同高度的不同種類園林植物的栽植技術等寫成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研究案例,并到實地進行調查,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然后在園林植物栽培學植物栽培知識模塊的應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數據、圖片結合應用基礎理論分別對每種植物的栽植技術要點進行研討和評價。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點評。
在栽培后管理模塊案例教學中,教師預先對某一公司的某塊綠地采用的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將不同園林植物種類栽培后的土壤水分管理、養分管理、土壤結構管理等,按照不同季節特點和不同年齡特點寫成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利用相關知識研究案例,并到實地進行調查,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然后在園林植物栽培學植物選擇知識模塊的應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數據、圖片結合應用基礎理論分別對每種植物的栽培后管理進行研討和評價。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點評。
3 風景園林專業植物種植設計實踐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風景園林專業植物種植設計實踐教學中,根據不同理論知識教學模塊,教師預先對某一公司負責的某塊綠地不同部分的植物種植設計進行全面調查,將不同部分綠地的立地條件特點結合植物種植設計現實,分別提出不同問題,讓學生們在課前充分利用相關知識研究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到實地進行調查,獲取實踐數據、圖片等基礎資料。然后在植物種植設計相應知識模塊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數據、圖片結合理論分別對各個部分的綠地植物種植設計進行研討和評價,全面解答對應的問題。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解答逐一進行點評。
4 風景園林專業以案例、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效果分析
通過在13級園林專業3個班園林植物栽培學和植物種植設計兩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分析和以問題為中心的風景園林應用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模式,教學效果明顯,從期末考試成績的分布來看,兩門課程各自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均比12級學生提高了13分左右。學生普遍反映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技術原理、技術要點,都變得很容易理解了,考試容易了,暑假到綠化公司等單位去打工的時候,自己的信心足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表明學生更愿意通過直接的實踐學習獲得知識(Nina et al.,2013)。學生通過掌握理論、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等都是構成教與學相互聯系的因素,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引導教與學的聯系(Barbara et al. ,2014)。
參考文獻:
[1]周春梅.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優化[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59-60.
[2]黃紹輝.風景園林本科生基礎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設計[J].2017,28(8):342-344.
[3]陳圓圓,時偉.國外大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與借鑒[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38-41.
[4]趙明剛.美國高校的實踐教學模式評析[J].教育評論,2011(1):156-158.
[5]Nina R Olsen, Peter Bradley, Kirsten Lomborg, Monica W Nortvedt.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 clinical physiotherapy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interpretive description[J]. BMC Medical Education. 2013, 13:52.
[6]Barbara R. Hooper, David Greene, Pat L. Sample. Exploring features of integrative teaching through a microanalysis of connection-making processes in a health sciences curriculum [J]. Adv in Health Sci Educ. 2014, 19:469-4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