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導入生活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與理解思想品德的重要內涵,使學生能夠德育與智育共同發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96-01
德育教育在任何時期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然而,目前很多的學校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知識,教學模式單一,沒有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導致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不高,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沒有起到提高學生思想品質的效果。
一、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激發課堂活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已經成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重要課題。然而,目前很多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上,一味的按照教案開展教學活動,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缺乏互動,導致學生的思想僵化,難以掌握思想品德的重要內涵[1]。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沉默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中拉入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養成善于觀察生活、品位生活的習慣。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教師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更透徹的掌握并體會思想品德的內涵,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豐富,思想品質得以提高,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平等對話的權利,與學生加強互動,形成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讓學生能夠從根本上愿意接納教師以及教師所傳達的思想[2]。此外,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包容學生的缺點與錯誤,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接受學生的建議,聽取學生的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關于《網絡交往新空間》一節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網絡交往的特點與規則,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正式教授前,教師可以先講述自己曾經的經歷,如通過什么方式、認識了什么朋友、發生了哪些難忘的事。從而用自己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自身的情感,通過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故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然后再進入正式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具備對網絡信息內容的分辨能力,學會具備自我保護能力,讓學生充分的將課堂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完全以教材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更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能在生活中體會到思想品德的內涵,并促使學生主動去發現知識、探索知識,并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環境或者當前的熱點新聞,對教材中一些過時的內容進行替換,以便使教學理論更好的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關于《珍愛生命》一節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寶貴,學會珍愛生命,并掌握一些求生、救生的技能,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緊急情況,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教師可以將不久前發生的九寨溝地震事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遇到地震,你該用什么方式保護自己?”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向學生傳授求生、救生的知識。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討論小組,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見解,對于正確的見解,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對于錯誤的見解,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改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往往還沒有正式進入內容,就已經提前點明了教學的目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強迫學生被動的接受某一思想理論,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被固化,難以受到更深層次的啟發。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通過自身體驗而領悟其中的思想,讓學生主動的去理解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內涵[4]。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關于《師友結伴同行》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本市周邊的旅游勝地、名勝古跡或者有特色的鄉鎮進行開展出游的活動,把學生從枯燥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走入生活當中去。教師在活動中要放下架子,與學生拉近距離,使學生在生活中切實體會到“師友”的含義,并通過與本次活動,感受到友誼的溫暖與美好,從而使課堂教學得到質的升華,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四)善用賞識教育,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賞識教育的方法,通過對學生的贊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5]。例如:在面對課堂提問時,有的學生喜歡踴躍回答問題;有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欲望,但是可能擔心回答錯誤會被其他同學嘲笑或者被教師批評,所以缺乏起立發言的勇氣;還有的學生,確實不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所以難以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合理運用賞識教育,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對其進行贊賞,并鼓勵他要繼續保持這樣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榮譽感與成就感;對于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樹立他的自信心,鼓勵他不要怕錯誤,因為只有知道自己有錯誤,才能更好的改正,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他朋友,是他的小伙伴,沒有人會嘲笑他,教師也不會批評他,反而會贊賞他的勇氣,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對于確實不懂教師所講內容的學生,教師要多一些耐心,詳細了解他到底是哪個知識點沒有理解,并針對這個內容仔細為其解答,從而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要對他的每一個進步表示贊賞,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生活化的內容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機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壽康.淺談如何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12):264-265.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2013(29):172-173.
[3]姜春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10).
[4]包慧琴.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生活化”課堂,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91):125-126.
[5]莊東蘭.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