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肖菡
基于釋意理論的商務英語口譯技巧培育
崔肖菡
口譯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必備能力,如何提升口譯能力也是商務英語專業師生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文章首先闡述了釋意理論的歷史淵源及內涵以及商務英語口譯技巧的表現,然后詳細分析了釋意理論指導下商務英語口譯技巧的培育途徑,文章結論對促進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口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
釋意理論 商務英語 口譯技巧
隨著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的不斷上升,對外經濟活動對商務英語口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也對口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必須要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對商務英語口譯教學,特別是學生的口譯能力培育的研究。釋意理論作為最重要的口譯理論,從獨特的視角洞悉了翻譯的認知過程,對商務英語口譯教學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釋意理論是上世紀中期誕生于法國的重要翻譯理論,其創始人是巴黎高等翻譯學院的教授達尼卡·塞萊斯科維奇[1]。釋意理論認為口譯在最佳方式是按照三步程序進行:第一步是理解原文,力求脫離原文語言載體,并進行重新表達。在這一步,不僅要求翻譯者具有較高的原語和譯入語水平,能夠聽懂說話人的口音和方言,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理解和判別能力,即使說話人在邏輯欠佳和省略的情況下,亦能準確把握說話人的真實用意。第二步是翻譯者要對原語言外殼進行充分剝離,特別是拋卻那些原語的外在形式和表達符號,注重內在意義的表達。第三步是翻譯者要基于上述兩步完成的對說話者意義的理解,用譯入語的語言形式重新組織表達。
總之,在釋意理論下,翻譯活動并不是從原語到譯入語單向解碼,而是一個基于說話者思想理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重新表達的動態化過程。從釋意理論指導下的口譯過程來看,第一步聽懂原語,是口譯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種聽懂不僅是指語言的表面意思,還包括語言本身的言外之意。因為只有對說話者的真實意思進行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目標語背景下的語言重構與表達具有實際意義,最終達到較高的口譯質量[2]。
(一)商務交際策略的應用
在商務活動口譯過程中,翻譯者應能夠將參與雙方的商務交際策略準確而巧妙地體現在口譯活動之中。因為商務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商務交際策略達到自己的商務目標,這也就要求參與者必須要采用一定的交際策略,也就是談話策略。為了達到自己的商務交際目的,這種談話策略不僅表現在語義里,還經常表現在語言的表達效果中。如何準確把握雙方的交際策略,不僅是翻譯者口譯能力的體現,也是口譯技巧形成的重要標志。
(二)專業詞匯基礎
要想實現對商務交際策略的把握,并將其體現在自己的口譯行動中,翻譯者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專業詞匯量。因為,商務活動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交際活動,它有著自身的獨特特點,特別是專業性特點。如何巧妙選擇商務活動中各種不同的語句和詞匯來表達這些策略,也是翻譯者口譯技巧趨于成熟的標志。因此,培養商務口譯技巧的就必須要掌握大量的專業詞匯,否則口譯技巧的培育就無從談起。
(三)避免商務交際的禁忌
商場如戰場,在商務活動中,有些內容并不能直接翻譯。如何對這些商務活動中的禁忌語進行合理轉譯,也就成為一個翻譯者口譯技巧的重要表現。例如,在漢語中對身體機能有缺陷的人可以直接稱之為“殘疾人”。但是在商業活動中,這種稱呼就是一種禁忌語,而應該選擇“弱勢群體”這種不具有敏感性,又可以傳達相同意思的稱謂。
商務英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用性。在進行跨文化語境下的商務英語口譯活動中,翻譯技巧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3]。因此,以釋意理論為指導,強化翻譯者的跨文化口譯技巧培育對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口譯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積極了解口譯的背景信息
釋意理論強調對說話者意思的傳達而不是對原文的單向解碼,這就要求在口譯過程中,翻譯者不能機械翻譯,而是對商務活動本身進行比較少深入的了解,只有此才能在翻譯過程中準確把握雙方的真實意思。從某種意義上說,翻譯者在商務活動中扮演的不僅是翻譯角色,有時還需要扮演商務助理角色。因此,商務英語口譯者必須要了解本次商務活動的相關背景信息,為翻譯活動的進行做好充足準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翻譯者必須要進行充分的譯前準備。譯前準備首先要從客戶的背景信息入手,進行廣泛的搜索和整理,在這方面互聯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接到翻譯任務后,可以以客戶的名稱和業務等關鍵詞匯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盡量搜集與之相關的概念和詞匯。網絡搜索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同的關鍵詞會得到不同的搜索結果,因此,在搜索開始前要注意對關鍵詞的甄別,以節省搜索時間,提高準備工作的效率。此外,翻譯者盡量參與接送外商等活動,并抓住其中的一切機會與之進行交流,以便了解和適應對方的口音和話語特點。
(二)重視筆記的作用
由于商務英語口譯活動會涉及到諸多特殊詞匯,特別是五花八門的人名、地名等專用詞匯,即使翻譯者的記憶力再好,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如此多的詞匯。因此,面對紛繁的細枝末節,記錄筆記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一點在商務英語口譯中更為突出。
釋意理論重視對原文意思的傳達,同樣,口譯過程中的筆記記錄并不是對詞匯和語句的速記,而應該將重點置于原文所表達出來的意義群,從而起到幫助翻譯者準確表達原文內在意義的目標。對商務活動而言,談判的內容會涉及到商品的名稱和單價、稅率、匯率、裝卸、港口等眾多內容,顯然,如果采用逐詞記錄的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得到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對口譯的幫助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翻譯者要通過實際鍛煉,不斷提高翻譯筆記的記錄能力,最終達到對意群的有效記錄。
(三)處理好文化意象
語言是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的明顯的差異,同時也會對語言產生顯著影響,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文化意象的處理上。在商務活動中,參與者往往對對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缺乏有效了解,經常以自己的文化視角審視對方,從而產生交流上的巨大障礙。因此,口譯者需要基于釋意理論,解析這些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文化意象,依靠對原語言外殼的剝離和加工,進而重新表達。具體而言,對口譯中的文化意象處理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
首先是文化意象的直譯。隨著我國世界各國交往的迅速增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不斷涌入我國,同時我國的特色事物也逐漸為世界所知。在商務英語口譯翻譯中,在遇到這些雙方都熟知的詞語時,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例如,“宮保雞丁”作為外商并不陌生的詞匯,與其采用更復雜的譯法,不如直接譯為“Kung Pao chicken”更為直觀。
其次是解釋文化意象。釋意理論要求剝離源語言的外殼,也就是要求翻譯者通過語言表象看透其本質,在不受源語言框架約束的情況下,提煉出能夠真實反映說話者意思的語言信息。在商務活動中,雙方的交談經常需要借助上下文的語境進行溝通,如何將這種語境正確表達出來,就需要翻譯者進行必要的解釋。
再次是文化現象移植。由于各國之間對禮節持有不同的態度,中國人較為含蓄和委婉,而西方人則比較直接和奔放。在商務活動口譯過程中,如果以生搬硬套的形式來對待上述問題,必然會造成一些消極影響甚至誤會。因此,翻譯者需要以雙方的文化差異為出發點,使雙方都能理解來自另一文化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口譯者進行文化意象的移植,以聽者可以接受的形式進行闡述。例如,雙方見面,以中國的人的習俗,經常會說“你們遠道而來、旅途勞頓,我們準備了幾個薄菜,不成敬意。”之類的客套話。但如果直接翻譯,必然會造成一些誤會,而通過文化移植,將其翻譯為“We have prepared a splendid meal for you.”無疑是中方意思的正確表達。
最后是文化意象刪除,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其特有的語言文化。對商務英語口譯而言,最大的困難莫過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理解困難。因此,無論自己的外語文化功底如何豐厚,都難免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文化意象,如果這些文化意象不妨礙核心意思的表達,口譯時可以果斷舍棄,以避免理解失誤造成的翻譯問題。
口譯是一種十分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在商務英語口譯過程中,翻譯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順利地理解雙方的話語含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口譯者要想達到上述目標,不僅要掌握最基本的職業技能,還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培育口譯技巧。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靈活應對商務英語口譯中的各種突發問題。
[1]高彬,柴明颎.釋意理論的歷史性解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2(03):71~76.
[2]駱紫燕,張化麗.釋意理論下提高商務英語口譯質量的應對策略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02):67~70,76.
[3]邱琳琳,王蘇華.從釋意派理論的角度淺析商務英語的口譯技巧[J].海外英語,2011(02):112~118.
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