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靜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婦產科,湖北 十堰 442700)
淺析罹患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的妊娠結局
夏曉靜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婦產科,湖北 十堰 442700)
目的:分析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的妊娠結局。方法: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分娩的60例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作為試驗組。選取同期在該院進行分娩的60例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自然分娩率、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各項宮頸局部微循環指標。結果:對照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13.33%,自然分娩率為86.67%。試驗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41.67%,自然分娩率為58.33%。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低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1.67%,對照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33。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826,P<0.05)。在產后1周時,試驗組產婦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小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5384,P<0.01)。在產后1周時,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試驗組產婦中宮頸顏色呈青紫色產婦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4907,P<0.01)。結論:與健康產婦相比,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的剖宮產率和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產后其宮頸局部微循環狀態較差。
宮頸出血性疾病;妊娠結局;剖宮產率;產后并發癥;宮頸局部微循環
宮頸出血性疾病是婦產科的常見病[1]。為了分析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的妊娠結局,筆者對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分娩的60例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和60例健康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分娩的60例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作為試驗組。選取同期在該院進行分娩的60例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試驗組產婦中有初產婦52例,經產婦8例;其年齡為21~42歲,平均年齡(27.66±1.62)歲;其孕周為28~38周,平均孕周(31.23±1.51)周;其中有宮頸裂傷出血產婦10例,宮頸糜爛出血產婦50例。對照組產婦中有初產婦53例,經產婦7例;其年齡為20~41歲,平均年齡(27.34±1.49)歲;其孕周為28~38周,平均孕周(32.05±1.73)周。兩組產婦均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和其他妊娠期并發癥。兩組產婦在年齡、初產婦比例、孕周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組間可比性。
對這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其剖宮產率、自然分娩率、產后并發癥(宮頸感染、產后出血等)的發生率和各項宮頸局部微循環指標(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宮頸的顏色等)[2]。產婦宮頸的顏色為淡紅色,說明其宮頸部位的血供較好,微循環狀態較好。產婦宮頸的顏色為暗紅色,說明其宮頸部位的血供較差,微循環狀態較差。產婦宮頸的顏色為青紫色,說明其宮頸部位的血供極差,微循環狀態極差[3]。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宮頸微血管的管徑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剖宮產率、自然分娩率、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13.33%,自然分娩率為86.67%。試驗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41.67%,自然分娩率為58.33%。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低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和自然分娩率[n(%)]
對照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33%,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1.67%。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7826,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在產后1周時,對照組產婦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平均為(60.23±3.72)μm,試驗組產婦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平均為(46.92±3.47)μm。試驗組產婦產后1周時其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小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5384,P<0.01)。在產后1周時,對照組產婦中宮頸顏色為淡紅色者有48例,為暗紅色者有11例,為青紫色者有1例;試驗組產婦中宮頸顏色為淡紅色者有21例,為暗紅色者有12例,為青紫色者有27例。在產后1周時,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試驗組產婦中宮頸局部顏色呈青紫色產婦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4907,P<0.01)。
宮頸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宮頸出血性疾病是婦產科的常見病[4]。在本次研究中,筆者比較分析了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分娩的60例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和60例健康產婦的妊娠結局。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低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826,P<0.05)。在產后1周時,試驗組產婦宮頸微血管的管徑小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5384,P<0.01)。在產后1周時,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試驗組產婦中宮頸局部顏色呈青紫色產婦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4907,P<0.01)。上述研究結果與秦蕾的文獻報道[5]相似。
綜上所述,與健康產婦相比,宮頸出血性疾病產婦的剖宮產率和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產后其宮頸局部微循環狀態較差。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
[1]趙秀梅. 妊娠晚期合并宮頸疾病出血患者妊娠結局的分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 167.
[2]翟凌云, 李和江. 妊娠期和產后婦女宮頸病變篩查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2, 39(1): 68-71.
[3]阿格瑪. 中晚期妊娠產后發生無癥狀子宮頸合裂傷4例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35): 490-491.
[4]黃建娣. 胎膜早破孕婦宮頸分泌物培養結果分析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13, 11(1): 38-39.
[5]秦蕾. 妊娠晚期產前出血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 23(3): 325.
R714
B
2095-7629-(2017)13-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