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榮,劉 艷,鄭 輝,余文珍,陳 玲,涂春香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普通醫學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錄取選考科目探討
施文榮,劉 艷*,鄭 輝,余文珍,陳 玲,涂春香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以福建中醫藥大學2014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學生在高中階段對有關課程的興趣、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不同時期專業態度、中學階段知識儲備對醫學學習的影響等信息,用教育統計學相關性原理,分析高中課程成績間、大學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間以及高中學業成績與大學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提示,醫學高等院校招生時,可適當提高高考英語成績權重,建議以生物、化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的選考科目。
高等醫學教育;臨床醫學專業;選考科目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以培養、輸送合格醫療人才為目標,具有專業化程度高、實踐性強、成本高、培養周期長、社會關注度高等基本屬性。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高考錄取制度進行改革,普通高校將逐步推行多元錄取機制[1],可根據專業特殊性確定選考科目。在高等醫學院校招生過程中,如何依據學生醫學綜合素質及能力要求,確立臨床醫學專業選考科目,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本文以我校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為調研對象,利用教育統計學相關性原理,分析大學階段基礎醫學課程成績與高中學業成績的相關性,以期為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錄取模式改革及確立選考科目提供參考。
由于2014年福建省高考采用分省自主命題形式,為使數據具有可比性,隨機選擇我校2014級福建省內不同生源地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調查,最終各項信息收集完整、進入統計分析的有效樣本數為165。
從學籍管理檔案中調取學生高考理科綜合、英語及數學成績;通過強智教務管理系統導出學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所涉及的基礎醫學綜合課程成績,包括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和藥理學6門課程。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在高中階段對有關課程的興趣、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不同時期專業態度、中學階段知識儲備對醫學學習的影響等信息,并采用Qstat 3.5統計學軟件進行兩變量或多變量相關分析。
將理科綜合、數學和英語3科高考成績進行三變量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其中數學與理科綜合成績之間為0相關(r=-0.01,P=0.94),數學與英語成績之間也為 0 相關(r=-0.10,P=0.22),理科綜合與英語成績之間具有中度負相關關系(r=-0.52,P<0.01)。結果顯示,所調查學生的理科綜合成績與英語成績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的中度負相關,即英語成績有優勢的學生,理科綜合考試容易失分。由于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在福建省內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4年專業錄取平均分在本一線上35分左右,錄取學生在全省排名位次在11 500~28 000。而2014年福建省高考數學試卷難度較上一年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導致該科成績區分度下降,88%的調查樣本的數學成績在106~126分,因此數學與英語、理科綜合成績之間未能體現出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此外,該錄取位次范圍內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普遍存在偏科現象,統計學分析表明,理科綜合與英語成績存在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學生學習理科綜合與英語時的思維方式不同所致。
對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涉及的6門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進行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基礎醫學課程成績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表明,醫學本科階段學生基礎醫學課程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相關程度為中度正相關。
將高考英語、數學以及理科綜合成績與大學基礎醫學6門課程成績進行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高考數學及理科綜合成績與大學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間均不存在相關性,(P>0.05);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基礎醫學6門課程中的5門課程成績存在微弱的正相關性,與生理學課程成績無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各門課程成績的相關系數分別為:生理學r=0.03,P>0.05;生物化學 r=0.21,P<0.01;醫學免疫學 r=0.22,P<0.01;醫學微生物學 r=0.18,P<0.01;病理學 r=0.21,P<0.01;藥理學r=0.16,P<0.01。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在高中階段感興趣的科目、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入學初及目前的專業態度、高中知識儲備對醫學課程學習的影響、擇業意愿等主觀認知信息。結果顯示,60.00%的學生是因個人興趣愛好報考臨床醫學專業,17.60%的學生是服從家長的決定,其余學生主要是考慮到醫生的薪酬、社會地位等因素。在因個人興趣愛好而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中,54.50%的表示對生物學課程感興趣,17.20%的表示對化學課程感興趣,24.20%的表示對物理學課程感興趣。將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與大學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二者之間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將學生按高中階段對理科綜合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興趣的不同,對其大學階段基礎醫學課程成績進行單向分組方差分析,發現高中階段對物理、化學、生物感興趣的學生,其大學階段6門基礎醫學課程平均分分別為(77.07±8.23)分、(79.82±7.14)分和(79.94±7.43)分,對化學、生物感興趣的學生基礎醫學課程平均分略高于對物理感興趣的學生,但無顯著性差異。
學生對臨床醫學專業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入學初及本科三年級末,學生專業態度未發生改變。將學生的專業態度分為熱愛該專業、比較喜歡該專業與既來之則安之3個等級,入學初各等級學生占比分別為21.21%、49.09%和29.69%,本科三年級末分別為27.87%、47.87%和24.24%,經卡方檢驗,該分布無統計學意義上的改變。將不同專業態度學生的基礎醫學綜合課程成績進行成組比較及方差分析,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針對畢業后就業意向的調查顯示,93.33%的學生希望畢業后從事臨床工作,1.80%的學生希望從事醫學相關教學或科研工作,上述結果表明,學生求職意向與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吻合的。
為了解高中階段所學理論知識對醫學學習的影響,我們就“學醫至今,你認為哪門高中課程成績對學醫有較大影響?”“若請你到高中去選拔學生學醫,你看重的課程成績有哪幾門?”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2、3。

表2 學生認為成績對學醫有較大影響的高中課程

表3 學生看重的高中課程
目前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大多屬于精英教育,如美國臨床醫學教育實行“4+4”本科后教育模式;法國實行學制為9~11年的醫學教育;德國醫學教育實行彈性學制,至少6年,也可能長達10年[2]。長期以來,高考成績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選拔的唯一標準,伴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而醫學院校招生選拔模式并未進行相應調整。考慮到高等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國內專家學者不斷強調“醫學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也必須是精英教育”“醫學教育不應該被當作大眾化教育,應當以精英教育來對待”[3,4]。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在招生錄取方面,普通高校將逐步推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如何利用高考制度改革契機建立新的高等醫學教育招生錄取模式,以保證高等醫學教育的精英教育屬性,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本文所調查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是依據高考總成績切線錄取的,均為高考成績在本科一批次線上35分的理科生。分析表明,本批次學生高中階段普遍存在偏科現象,其高考英語成績與理科綜合成績之間存在一定負相關關系,而高考英語成績與本科階段基礎醫學課程成績之間存在一定正相關關系。英語是一門記憶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語言,其學習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投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要求。筆者認為,高中階段英語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記憶能力,而醫學高等教育對學生記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因此高中階段英語成績是醫學高等教育招生選拔時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
調查結果還表明,醫學本科階段基礎醫學課程成績之間存在中度正相關關系。筆者認為,基礎醫學課程屬于生命科學科目,學科特征、學習方法具有較多共性,學科間理論具有關聯性,因此學業成績之間表現出中度正相關關系。調查結果還表明,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基礎醫學課程成績與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之間不存在相關性;針對專業態度及未來擇業意愿的調查表明,入學后學生專業態度基本穩定,絕大部分學生想從事臨床工作,說明醫學生擇業意愿與臨床醫學專業培養、輸送合格醫療人才的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此外,調查結果表明,因個人興趣愛好而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半數以上在高中階段對生物課程表現出較濃的興趣,其次是化學課程。統計結果還表明,高中階段對生物感興趣的醫學生,其本科基礎醫學課程成績要優于對化學、物理感興趣的學生。同時,學生認為高中階段不同課程知識儲備對現階段醫學學習的影響程度排序,從高到低依次是生物、化學、英語、物理、數學、語文。
綜上所述,在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背景下,考慮到醫學教育的精英教育屬性,只有選拔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及中學知識儲備達到一定標準的學生接受臨床醫學本科教育,才能保證醫學高等教育質量。在錄取時,應重視臨床醫學專業錄取批次及錄取分數線,堅持寧缺毋濫原則。醫學高等教育招生選拔時,可適當提高高考英語成績的權重;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時,建議以生物、化學科目作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
[1]錢道賡.基于現實與使命的擴張與超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芻議[J].大學教育科學,2014(3):12.
[2]曲藝,趙曉東,丁會峰,等.德、英、美醫學精英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2):943.
[3]蔣麗麗.試論“精英教育”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必要性[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3):20.
[4]梁棟,李躍平.試論當代臨床醫學精英教育模式的構建[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9(5):12.
G526.5
A
1671-1246(2017)23-0117-03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2014CG0204)
(*通訊作者: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