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卻不重視語文學習,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面臨著很多困難。為了使學生喜歡語文課堂,教師必須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就激勵教育的概述進行了簡要的闡述,而后針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本次研究最終提出了語言激勵、活動激勵、評價激勵等實施策略,最終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夠為相關的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生;語文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而學生卻不重視語文學習。其原因是認為漢語本身就是母語,不用刻意學習也能夠掌握語文知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不夠用心,使得教師也逐漸對語文教學產生懈怠心理,導致語文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堪入目。而激勵教育可以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激勵教育引入其中,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一、激勵教育的概述
激勵也就是激發與鼓勵。“激勵是以社會的需要和人的內在期望、動力的結合為特征,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普遍的、共性的、積極向上的行為導向。”激勵教育是一種影響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它以“激勵”為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教學管理過程中。激勵教育合理運用可以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動力保證,有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效運用激勵教育,既可以完成語文教學目標,還可以深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容主要有拼音、識字、造句等。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也十分嚴厲,語文課堂難以活躍,學生拒絕與教師交流,以至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得到反饋。時間越久,教師的課堂知識講授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差距越大,這并不利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語文教學的長久發展。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不健全的階段,思維的發展不夠全面,對于教師的批評也無法判斷是好是壞。教師的批評反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更加抗拒語文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的鼓勵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語文學習效果。
三、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語言激勵學生
1.口頭語言激勵。口頭語言激勵是所有激勵教育方法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口頭語言激勵也就是教師根據與學生的談話、發表意見、給出建議等向學生表示出激發與鼓勵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運用多種途徑開展此類激勵活動。例如,課堂發言激勵法,教師可以將語文課本中的問題分為多個層次,在課堂發言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完成不同的問題。如在進行某篇課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回答較為簡單的問題,文章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的生僻字詞朗讀等。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應著重回答層次較高的問題。這種分層發言激勵法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獲得一種成就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發言結束后,教師可以適當的鼓勵他們。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會更加主動,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2.肢體語言激勵。肢體語言,又稱作身體語言,是通過身體的各種動作、神態等傳達思想意圖的一種方式。肢體語言都有一種特定的含義,例如鼓掌表示“太棒了!”;搖頭表示“不行”等。教學中的肢體語言激勵是教師用動作及神態鼓勵、刺激學生,使學生學習更加努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去激勵學生,使學生的內心溫暖起來。在無形中激發與鼓勵學生學習,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主動回答,無論答案對錯,教師都應以微笑對待學生,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也是鼓勵。
(二)活動激勵學生
語文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一定比重,利用語文活動進行激勵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活動參與率,還可以利用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發現自己的優點,張揚個性。例如,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如書法比賽可以使學生積極練習寫字,在練習的過程中改正不良習慣,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并完善自己;演講比賽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說話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的膽量變大;朗誦比賽可以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通過詩詞朗誦陶冶學生的情操等。
在語文活動中激勵學生并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精神與競爭意識,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取得勝利的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意識。
(三)評價激勵學生
人都渴望被贊揚,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內心較為脆弱,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賞,在學習中也希望能得到教師真誠的微笑與學生欣賞的掌聲。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來鼓勵學生學習語文。例如學分制評價激勵法,它是一種以學分累積的形式對學生學習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的教學方法。學分制評價激勵法簡單容易實行,教師合理運用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將學分評價分為上課、作業及考試三類,上課主要分為發言與表現,作業則包括課堂作業與家庭作業。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且表現良好將獲得5分,課堂違紀一次扣10分;每次作業完成較好可得1分,依次累計;考試根據成績及進步程度獲得相應分數。教師每月對學生的分數進行一次匯總,并排名評比。對評比結果進行贊揚、鼓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得到改善。
結束語
綜上所述,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教師必須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周云.探究激勵教育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7).
[2]喬素萍.探究激勵教育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20).
[3]董連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