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晴 李 琨
淺析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精神
歐陽曉晴 李 琨
從歷史變遷的角度,考察到經世致用精神在湖湘文化中歷史傳統更為悠久,在湖南人近代的經世致用表現中更為突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經世致用的事功尤為卓越。
湖湘文化 經世致用
有的學者認為經世致用不能作為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特征,理由就是近代湖南人固然有陶澍、賀長齡、魏源主張經世致用,但其他地方的人如浙江的龔自珍、安徽的包世臣、姚瑩、福建的林則徐、山西的徐繼畬、江西的黃爵滋等人也都主張經世致用。這種觀點值得商榷,首先,它把特征簡單化為唯我獨有、別人所無,其實特征也可以是人有我優、人有我特!其次,它沒有深入研究經世致用精神的源流。第三,它忽視了經世致用精神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事功差異。
經世致用就是關注社會現實,面對社會矛盾,并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以求達到國治民安的實效。一般認為這一思想是由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的。其實,在湖湘文化中,很早的歷史上就能找到經世致用思想。早在戰國時期,屈原就關心國家興亡,“哀民生之多艱”,提出變法改革,開湖湘文化關心政治、關注民生、著眼于社會發展的經世致用、躬行踐履思想之風。
兩宋時期,理學成為了官方哲學,隨后理學逐漸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約束人們行為的精神牢籠。但是,宋代湖湘學派張栻提出經世致用和“道德性命初不外乎日用之實”的實學思想,重躬行踐履,留心經濟之學,主張知行互發,把知付諸行。“湖湘學派”所開啟的以“經世致用”為核心理念的湖湘學術,與當時一般理學家們高談性理而不切實際的空疏學術明顯不同,他們求實求知,重實事實功,具有濃郁的湖湘文化的特色。
明清時期,王夫之先是舉兵抗清,后徙居于湘西石船山下草堂,著述終老,他治學領域極廣,經學、史學、文學、諸子百家、名物訓詁、典制沿革均極意研究,兼及天文、歷法、數學,詳慎搜閱,參駁古今,旨在探尋“上下古今興亡得失之故,制作輕重之原”,以便經世致用。經王夫之弘揚,湖湘文化的這種學習以治事、救世為急務的經世致用精神,對后人影響很大。從康熙年間開始,著名教育家羅典、歐陽厚均、丁善慶、王先謙等先后擔任岳麓書院山長。他們既是著名的教育家,重視人才,又是有成就的學者,博學多識。他們提出了“以培植人才為有體有用之學”的教育方針,在經史考據之外,尤其重視禮樂兵農等致用實學,進一步發揚了經世致用的學風。后世陶澎、賀長齡、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羅澤南、曾國荃、唐才常、楊昌濟等湖南近代人才群體的核心和風云人物,都曾經是岳麓書院的學生。由此可見,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學風承襲與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才是近代湖南人才輩出的主要原因。
鴉片戰爭時期,形成了以陶澎、魏源、賀長齡等為代表的湖湘經世派。他們批評“自乾隆中葉后,海內士大夫興漢學”都是“錮天下聰明智慧,使盡出于無用之一途。”大力提倡“研經究史為致用之具”,強調“有實學,斯有實行,斯有實用”的學風。他們主張經邦濟世,講求實用,并大力實踐,如魏源輯《皇朝經世文編》,撰《籌漕篇》《籌鹺篇》和《湖廣水利論》等經世之作,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陶澎興修水利、創辦海運、推廣雙季稻,都是從實際出發,否定前人陳規的獨創。
洋務運動時期,被視為清末湖湘文化化身的曾國藩發展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他說:“經濟之學即在義理之內”,將經世之學融入義理之中,強調見諸事功,突出理學的經世功能,成為晚清經世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國藩摒棄了一般理學家空談心性、義理的通病,提倡經世致用,取各家之長,用于實踐,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科技,“仿西洋之法”改革軍事,整頓吏治,培養人才,建立新式海軍和近代軍事工業,在推進中國近代化中有他一席之地。左宗棠“睹時務之艱棘,莫如荒政及鹽、河、潛諸務”,親自撰寫了農學、地圖等實用之書,還提出了“以求實效”“實事求是”的原則。
此后,譚嗣同、唐才常等建立算學館、時務學堂,倡辦《湘報》、南學會,都是從維新實際出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辛亥志士黃興、宋教仁、蔡鍔等更是躬行踐履、救國救民。
湖湘文化面對現實,經世致用精神被歷代湖湘學人繼承光大,造就了大批經世致用之才。以毛澤東、蔡和森、劉少奇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志士就是本著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思想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后來,毛澤東對實事求是的解釋是:“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顯然,這個科學解釋是對曾國藩等人說法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在求學階段就特別重視“實用之學”,認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該,遍游四宇尚己。”湖南無產階級革命家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研究中國革命的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經典著作。
[1]鄭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朱漢民.湖湘學派與岳麓書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深化湖湘文化課程教學研究,促進湖南文化旅游業發展”(項目編號:17C106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