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霞
青海土族非遺保護的問題反思
魏彥霞
青海土族擁有著豐富而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對本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集中體現,它傳承著青海土族的思維方式等。因此,保護青海土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義。我們必須要大力對其進行保護,同時對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的建議。
青海土族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成就 問題
在最近幾年,國家在保護其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在世界級和國家級的保護名錄中將許多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選入其中。
(一)土族盤秀
土族盤繡被選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當地的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其尤為關注。對其的保護中采用了一系列的舉措。在各個層面上都有政策的支持。當地的文化部和其政府部門不僅對國家層面制定和出臺的有關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文件中的精神進行了認真的執行,還進行了積極實踐生產性保護。當地的文化部門還設立了互助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立土族盤秀傳習所、組建土族刺繡協會。結合自身實際變化的規律,進行生產性保護,將其中蘊含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挖掘出來,進而使得土族的盤秀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保護。
(二)土族納頓節
“納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推動了土族堅定的向未來走去,并且能夠走的更好,在土族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活動。對于納頓節的保護所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對傳承人加以重視和保護。政府鼓勵和支持那些背井離鄉外出淘金的年輕傳承人留在家鄉,并且將傳承人的保障制度建立起來,給他們提供一定的待遇,并在傳承的活動中將教育納入了其中。第二,注入相應的資金。省發改委對其進行資金的資助,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三川土族納頓保護利用設施項目進行支持,使得納頓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下去。
(三)土族婚禮
土族婚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于民間、存在于民間, 并有其特定的文化淵源。人們認識到即便是商品經濟的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仍然是堅實的文化之根,因此他們將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作為他們享有的榮譽和履行的義務。完整的將即將要消失的文化事項保存了下來。
(一)缺乏足夠的保護意識,對非遺保護認識不足
對于中國少數民族保護的問題,覃志鵬首先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淡薄”。[1]張瑛、高云也認為群眾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意識淡薄。如,在土族婚禮中,對土族婚禮歌的傳承和保護,年輕人中能夠唱婚禮歌的人數相對以前少了許多,對于婚禮歌,其傳承人數逐漸減少,使得完整傳承婚禮文化受到直接的影響,使婚禮文化面臨失傳的危機,原因主要是現在年輕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老的土族婚禮在他們眼里顯得難學和復雜,他們追求的是時尚婚禮,認為與其學習婚禮歌倒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繼承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變得淡薄。
(二)資金力度有待加強
對于青海土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來說,資金不足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張瑛、高云針對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指出:缺少流動資金,融資困難。互助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為保護土族盤繡的龍頭企業承擔著聯、產、銷土族盤繡的任務,但秀制盤秀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這樣就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公司便需要儲存大量的繡品以保證貨源充足,但是積壓大量的繡品造成了流動資金短缺,又由于公司的廠房不屬于公司固定資產而是屬于政府資產,不可以抵押給銀行向其貸款,這樣就使得公司出現融資困難的問題。
(三)法律體系不夠健全
高永久、朱軍在分析其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現狀時,發現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1)立法層次低,缺少一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基本法;(2)重保護、輕傳承,法律保護還停留在靜態保護階段;(3)重公法保護、輕私法保護,知識產權和民事保護滯后;(4)立法不夠健全使得司法陷入救濟困境,執法情況很不樂觀。”[2]張瑛、高云也指出并沒有完善和健全保護法律法規體系。青海土族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一)要高度的重視,提高全民的意識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要結合青海土族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際情況,要進一步的加強和重視青海土族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尤其是社會經濟發展相對來說不是很優越的民族地區,要對其進行政策上的照顧。
(二)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資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級政府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必須要有專項保護經費。加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它需要我們全民進行參與,需以政府為主導,發動起全部的社會力量,全民都能夠參與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
(三)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我們需要完善法律體系,尤其是針對青海土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體系相對比較薄弱而言,更加需要對青海土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繼而使得更有保障,使得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
[1]覃志鵬.論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前沿,2008(11).
[2]高永久,朱軍.城市化進程中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7(6).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