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茹
智能手機的影響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分析
王 茹
智能手機的發展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文章在闡述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基礎上,為如何應用智能手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進行策略分析。
智能手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創新
和一般的消費人群相比,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大學生對智能手機的接受和應用要比一般消費群體更為廣泛。智能手機的存在也深刻影響大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為了開展更符合大學生思想發展需求的思想政治課程,需要有關教育人員對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問題展開分析,從而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提升自主學習效率、消解個人學習意志
智能手機為大學生的學習 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獲取途徑,為學生自主學習創建了一個平臺,拓展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內容和方式。智能手機支持下的大量信息資源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個性化發展的可能。但是,在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過度依賴下會導致其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打亂學生原有的學習計劃,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增強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減弱學生思考能力
智能手機是網絡快速發展的產物,是學生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大學生對手機的應用具有全天性、實時性的特點。在這個自由、開放的平臺上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在獲取、分析和應用信息的基礎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但是,基于手機的強大功能,也容易讓學生產生不愛思考的習慣,對待問題習慣完全借助智能手機來查找,不利于發展個人的思考能力。
(三)強化虛擬交往,弱化現實交往
智能手機是一種及時通訊軟件,打破了人與人交流的局限,拓展了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支持。基于智能手機的隱秘性、交互性,大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發展。但是在大學生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下也會導致其對現實生活的忽視,由此帶來現實人際關系的疏離。
(一)應用智能手機資源豐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智能手機的資源開放、共享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權威帶來威脅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為多樣、豐富的內容。比如依托智能手機平臺,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最新的時事熱點、社會熱點,加強學生對熱點新聞的認識,并通過熱點新聞發現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針對的引導。
(二)應用智能手機平臺引導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教育
在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下要求在教育開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見,自我教育是現階段教育界發展的重要課題。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應用能夠更好的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發展,具體表現在:第一,通過智能手機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教育動機。智能手機平臺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信息意識,在信息交流平臺下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欲望。第二,智能手機平臺的應用能夠引導大學生從微信、微博中關注了解他人的學習和思想狀態,并在他人良好思想的影響下更好的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教育,促進自我思想反思,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需求和自我教育的動機。
(三)應用智能手機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教育效果不理想。智能手機平臺顯示出的交互、開放特點創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從原有的灌輸模式轉變為啟發引導模式。借助智能手機平臺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應用智能手機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獲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信息,并在了解多種信息的情況下和大學生打成一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應用智能手機打造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針對對象是廣大師生,借助智能手機在大學生校園中的應用能夠豐富創新校園活動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體現在一系列的校園活動中,在深入學生群體了解他們的同時更好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力量凝結體現,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借助智能手機能夠打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轉移大學生的注意力,在豐富大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形成正向的思想道德。智能手機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應用表現在:手機文化節活動、手機應用服務等。
綜上所述,智能手機作為一種快捷的通信工具在深刻影響人們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廣泛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講,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手段等方面產生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隱患。因此,基于智能手機的特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要求,教育人員怎樣有效應用智能手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需要思考的問題。
[1]唐日梅,楊哲,李凱.試論手機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96~199.
[2]田穗.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03):98~101.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王茹(1980-),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俄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