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博
黑龍江省高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趙佳博
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輸送合格畢業生的重要任務,本文基于黑龍江省高校發展的現狀和對黑龍江省內某高校特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其結論對提成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理論 思政教育實踐
黑龍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黑龍江省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使命,如何辦好黑龍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黑龍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黑龍江省要根據自身特點開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
具體來說,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要體現出規范性,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按照國家教學要求,達到規范,從而成為其他高校發展的樣板;二是要有特色,個性化發展是教育發展得更高層次。只有實現個性化發展,學校才真正具有生命力。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表現為規范化,更應體現為個性化。
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首先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人的全面發展既是社會性的發展,也是人的個性發展。離開共性的個性與離開個性的共性都是不真實的。必須要遵循教學規律,否則就會偏離培養人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特色,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于高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必要性現存的研究較少。張文學(2012)通過研究指出,創辦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關鍵在于強調建設過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須突出特色,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獨特的個體,都應該突出個性。季海菊(2013)認為,要從根本上促進高校教育的發展,除了探討體制、觀念等深層次問題外,還要抓住“學生的發展需要”這一教育原點,這成為我們實現教育夢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途徑。
第一,加強隊伍建設,打造一文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有創新能力的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教師隊伍。沒有教師就沒有教育,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作為教師,現在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求知的渴望和企盼的眼神,還要面對急劇發生的教育內外的變化和教育空間的拓展。面對知識驟增,信息渠道的多樣化,面對教學目標的調整和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角色從過去的“教學匠”向“學習型”、“研究型”、“復合型”教師轉變。
第二,夯實教育的軟件與硬件基礎。教育不是憑空構建的教育理論,需要有的前提。這樣的才是“可能”的,而不是“空想”的。好的教學條件可以營造好的育人氛圍,是構建良好學習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學校歷史、內涵、精神、品質的綜合反映。在軟件與硬件方面雙管齊下,這既是在深化教育的過程中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果,也為進一步推進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應該不斷解放思想、大處著眼、打破瓶頸、宏觀部署;為了實現教育夢想,要敢于突破,敢于實踐,敢于轉變,敢于擔當;為了實現教育夢想,我們強調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結合與升華。就在這樣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深化推進教育,實現教學模式上的大跨越。
(一)“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夯實學科發展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樂教。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其次,教師要善教。樂教是善教的前提,所謂“善教”就是“教得好”,一是教師要有扎實的知識素養。二是教師要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第三,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對學生的未來負責。
(二)“建家長信賴的學校”,創造學科發展的有利條件
要想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的學科發展,既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也需要有家長的配合。即便是大學教育也是如此。“家長信賴”既是保證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也是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結果。家長信賴是學校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家長的信賴也是學校教育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學校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家長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學校,認同學校教學。有效的溝通是相互理解與信任的重要手段。
(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職能
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其在規范性上的示范,建設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普適性的規律,實現高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其次是要辦出特色,只有辦出特色的高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富有生命力。
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規范教學與特色教學相統一的發展之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校發展首先要遵循教育規律,做到規范化,其次要培育特色,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1]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2.
[2]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3]張明明.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4):104~106.
[4]梁家峰,亓振華.適應與創新: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63~67.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趙佳博(1990-),男,碩士研究生在讀,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政治理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