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論情感因素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與實施
李 巖
在我國的教學歷史當中,體育教學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才以及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石,并且在教學當中更多的注重的是認知情況,對于情感因素的分析有些缺乏,因此,我國的學校的教學體系當中,應該注重分析情感因素對于體育教學的影響,從學生的心理以及情感需求出發,研究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情感因素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情感因素 體育教學 作用與實施
首先,體育教學學科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我國的教育體制當中,體育教學活動一直處于輔助學科地位,由于一直以來受到傳統的教育側重點影響,對于教學活動重點仍然一直還是停留在語數外,數理化等傳統學科上,并且學校對于體育教學的活動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其次,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質量不高。在近些年來,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高校的學生規模越來越大,這就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教師的數量以及質量增長速度難免會和學生的增長速度不匹配。
最后,學生在體育課程當中不能得到長足發展。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應該以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為主,注重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受到長時間的重視學習學科的大氛圍影響,體育教學由于對于課業的影響很小,很多學生不重視體育活動,并且如果學生把過多精力放在體育活動上,還會受到批評,體育活動還會從室外轉移到室內,使得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受到限制。
(一)可以提升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活動當中,互動是增強師生情感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在體育教學課堂上的活動表現,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想要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和體育教學老師的方式以及偏好低有很大關聯程度的。要想讓老師和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感情溝通,教師就應該拋開自己老師的身份,把學生當作朋友因材施教,在師生互動當中,學生也會積極主動的對和老師一起做好體育教學活動,進而無形當中提升教學的成果。
(二)可以加強課堂的紀律
一般的課堂教學對于課堂紀律就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體育教學經常是在戶外開展,學生較為分散,對于紀律的要求更加高,體育教學活動和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差異,這一課程的開設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運動技能。學校大多數的課程設置都是在室內進行的,體育課程在戶外的好風景之下可以讓身心愉悅,可以進行勞逸結合,對于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也是很有益處的,很多學生也是很喜歡體育教學活動,但是學生大多數是很活潑的,對于課堂紀律的組織也是很困難的,因此,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應該采取比較溫和的態度,多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讓學生自然的遵守紀律。
(三)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
情感不僅是維系朋友、同學等之間關系的要素,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秉著一個情感關懷的心態,和學生進行一些互動溝通,給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運動習慣,進行耐心的教導,給予學生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激發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在和學生的互動當中增強情感交流,使得師生的情感產生更多的共鳴。
(一)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多加關愛
現代社會師生之間都是平等是主體,尤其是在高等學校很多體育課程都是學生自己選擇進行學習的,學校會給學生很多種課程選擇,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修,有些對某門課程具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可能會接連選擇,對于老師也會有比較深厚的感情,如果老師也能把學生當做家人來對待,學生也會因此受到感動。老師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也應該積極的進行引導,而不是進行訓斥和指責,同時也應該對學習報以信任的態度,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進行改正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二)老師應該放低身份,以朋友的姿態和學生交心
老師在學生面前如果失去威嚴就會使得班級失去紀律性和組織性,并且想讓教師放下姿態也并非易事,在體育教學當中,老師和學生大多是互動進行的,老師要是想真正的走向學生的內心,就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做朋友。
(三)老師應該適當對學生進行激勵
學生都是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的,也許老師一句不經意的夸贊,就可以對學生帶來很大的激勵效果,在體育課堂中老師只需要對學生夸獎某個動作完成的很好或者團隊很整齊,就會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激勵,也會讓學生充滿期待,給學生比較大的激勵,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多注重情感和情緒的傾注,對于學生應該是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其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其失敗也應給予一定的鼓勵,使其感到心靈的慰藉。
在我國當前的體育教學制度當中,體育學科普遍存在著地位不高、師資力量匱乏、學生重視程度不夠高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情感因素對于體育教學活動是有很重要的影響,可以無形當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增強體育教學的紀律性、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等多方面的正面影響,這也就需要老師在體育教學中采取針對性的積極策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激勵,對學生加以關心等,通過這樣才的方式,可以使情感因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影響發揮到最大。
[1]許英姿.教師積極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J].大學教育,2015(3).
[2]王姍姍.賞識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5).
(作者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李巖(1981-),男,河南周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