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澍
以創業工作室為平臺培養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
于 澍
本文以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學校搭建創業工作室為平臺培養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實證研究是以問卷調查為佐證基礎,以校企合作為紐帶,以校園微商聯盟和創業項目團隊為抓手,以校園大創競賽為突破口,以專家、企業家進校園報告為手段,以成立協會為依托,形成可推廣、復制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
創業工作室 高職學生 創業能力 研究
目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較低,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定位模糊,創新創業教育的文化氛圍不濃厚、受益面不大,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人員少,知識體系不完善,針對高職層面教育的課程資源少,缺乏實踐環節等一系列問題也影響著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而且,大學生創業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渴望成功,當出現困難與失敗,就會覺得非常沮喪、失望[1]。因此本文以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創業工作室的綜合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與研究。
(一)搭建工作室與企業合作平臺,增進學生創新創業認知
創業工作室與多家小微企業對接,簽訂合作協議,從而建立合作教育平臺,目前與工作室對接合作的企業有10余家,行業涉及廣告策劃、形體塑身、美容祛痘、禮儀、傳媒、餐飲服務、戶外拓展等,工作室定期分批次組織學生到企業現場參觀,學生可選擇在不同企業參與實踐。
(二)搭建小班授課平臺,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學習
創業工作室利用學校教室資源,以團隊小組的形式開展授課活動,按照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內容定期安排課程學習,內容包括什么是企業、如何成為創業者、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創業項目等問題進行開放式、參與式的教育引導。
(三)搭建學生創新創新指導平臺,構建校內創業教師的隊伍
創業工作室為了滿足對學生創新創業指導的需求,搭建各院系的輔導員為主的師資教育團隊,其優勢是他們了解學生日常需求,了解當前就業形勢,能夠較準確的定位學生創新創業思路,同時,工作室利用學校具備創業導師資質的教師為他們進行培訓,從而構建學校創新創業指導平臺。
(四)搭建專家、企業家教育對接平臺,完善學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缺位
學校多數老師由于沒有創業經歷,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和引導存在缺失,因此,創業工作室通過各種人脈資源與創業教育專家及校所在市的相關企業家聯系,到校進行專題報告及創業經歷剖析,從而補充學校教師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缺位。
(五)搭建創新創業競賽平臺,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展示機會
創業工作室通過組織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出一批團隊,一批創新創業項目,同時聘請院系、相關處室教師參與項目的指導和團隊培養,指導學生組建項目團隊、項目選定、路演方法以及創業計劃書的書寫等。學生通過競賽對創新創業教育更深入、更具體,從而達到競賽的目的。
(六)搭建創新創業活動平臺,補充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
創業工作室在寒暑期組織學生參加創業特色訓練營,在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邀請屬地其他高校創業項目團隊或學生創業實體企業分別開展創業沙龍和創新創業校園論壇;組織學生創新創業專題培訓工作坊;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創新創業從了解到熟悉,從熟悉到感興趣,從感興趣到動腦動手實踐,形成知識體系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一)培養的不足
創業工作室目前還缺乏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對接實踐,因此,將創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融入不同專業課堂教學中,以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2]。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更多是是學生專業學習的同時發散思維,創造力思維。
(二)將創業工作室功能模式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國家、省、市對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分別出臺了相關的政策,無論從課程體系建設到師資隊伍建設,從競賽項目到項目孵化,從創客到實體企業等方面都有了明確的指導和建議,創業工作室未來發展和工作方向應遵循文件和政策中的規定動作,使創新創業教育形成體系,真正的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指導和幫助。
(三)按照創新創業工作要求靶向創業工作室發展定位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對象是學生,更多的學生或學生家長希望學生通過在校的培養成為行業企業技術人才,高職院校應提倡“技能創新、崗位創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希望學生依托所學的專業特色,形成在本專業領域中具備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是國家建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能量來源,希望本文能夠給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建議,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1]張海慶.促進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培訓的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1).
[2]劉奇,申靜,李曉慶.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的現狀及法制對策——以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6(32).
(作者單位: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遼鐵院校級課題(項目編號:lty201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