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校宇
(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四川 彭州 611930)
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的療效觀察
江校宇
(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四川 彭州 611930)
目的:探討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間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50例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微創組與切開組,每組各有75例患者。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對切開組患者進行治療,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對微創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對比其骨折的愈合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微創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97.33%)明顯高于切開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8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6.67%)明顯低于切開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對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骨折的愈合率,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創傷性尺骨骨折;并發癥
創傷性尺骨骨折是骨科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是由直接或間接的暴力所導致的。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尺骨干腫痛的癥狀,甚至使其出現骨骼畸形,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臨床上一般采用鋼板內固定術對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這類手術包括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為了進一步對比用這兩種手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本文對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間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50例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選取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間收治的150例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其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關于創傷性尺骨骨折的診斷標準。2)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不存在嚴重的心、肺、腎疾病。4)不存在意識障礙。將這150例患者隨機分為微創組與切開組,每組各有75例患者。切開組患者的年齡介于19~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10.2)歲。微創組患者的年齡介于20~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0.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對比
1.2.1 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對切開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以患者的骨折線為基準,在其前臂的外側做一個長約15 cm的切口,剝離其骨膜,充分暴露其骨折部位。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在復位成功后,用螺釘鋼板對骨折部位進行內固定。逐層縫合切口,并對切口進行消毒及加壓包扎[2]。
1.2.2 采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對微創組患者進行治療 具體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根據患者骨折的位置,在其尺骨側做一個長約5~6 cm的切口,從該切口處慢慢插入鋼板至骨折遠端,然后在X線的引導下調整好鋼板的位置。在患者骨折遠端做一個長約4 cm的小切口,在X線的引導下對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并臨時固定好骨折遠端。使鋼板與骨干完全貼合,然后用螺釘固定好鋼板。逐層縫合切口,并對切口進行消毒及加壓包扎[5]。
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對比其骨折部位的愈合情況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痊愈:指治療結束3個月后,患者骨折部位的對線及對位滿意、無壓痛,其手臂的功能完全恢復?;居希褐钢委熃Y束3個月后,患者骨折部位的對線及對位尚可,但該部位存在輕微的壓痛,且其手臂的功能未完全恢復。未愈合:指治療結束3個月后,患者骨折部位的對位較差,其手臂仍存在嚴重的功能障礙。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骨折類型患者所占的比例、患者骨折的愈合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 意義。
微創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97.33%)明顯高于切開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8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的對比
在微創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發生關節疼痛,有1例患者發生骨折部位感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67%。在切開組患者中,有7例患者發生關節疼痛,有4例患者發生骨折部位感染,有3例患者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有2例患者發生內固定松動,有1例患者發生螺釘斷裂,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2.67%。微創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切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尺骨骨折多由暴力傷害所致。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尺骨腫痛及骨骼畸形等癥狀。進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是臨床上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的傳統方法。該手術雖然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手術的過程易破壞患者骨折部位的血供情況,從而使其出現骨折部位感染及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影響其手術的效果。近年來,隨著微創醫學技術的發展,臨床上使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用該手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具有以下的優勢:1)該手術是對內固定物的輔助下在骨折部位的遠端進行固定和復位,既不影響斷骨的正常生長,又可保護骨折處的軟組織,故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2)該手術僅需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做2個小切口,并經切口處插入鋼板與螺釘,故可有效地減輕對骨折處血供情況的破壞,縮短術后縫合的時間,從而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醫院對該院收治的150例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進行了分組治療。其中,對微創組患者采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對切開組患者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1)在微創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痊愈、基本愈合、未愈合患者的例數分別為45例、28例、1例。在切開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痊愈、基本愈合、未愈合患者的例數分別30例、35例、10例。微創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97.33%)明顯高于切開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8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可顯著提高患者骨折的愈合率。2)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6.67%)明顯低于切開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對創傷性尺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骨折的愈合率,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 賈托,楊明智.應用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尺骨骨折的療效研究[J].人人健康,2016,2(16):51.
[2] 付琳.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3(1):12-15
[3] 邴君華.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在創傷性尺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4):4729-4731.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 of ulna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 of ulna. Methods: Divied 150 cases of traumatic ulnar fractures trea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engzhou city from August 2013 to September 2015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75 cases each group.Treat control group with open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treat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After treatment,we follow the patients up for 3 months,observe and compare fracture healing rate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2 groups.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97.33%)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6.67%)(P < 0.05).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6.67%)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2.67%),(P < 0.05).Conclusion: Appl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 of ulna can improve fracture healing rate and decreas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patient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traumatic fracture of ulna; traumatic fracture of ulna;complication
R687.3
B
2095-7629-(2017)14-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