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桂,姚英杰,許治坤
(江蘇省徐州市康復醫院普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3)
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上段抽剝術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
張虹桂,姚英杰,許治坤
(江蘇省徐州市康復醫院普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3)
目的:探討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上段抽剝術治療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江蘇省徐州市康復醫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200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100例患者。對甲組患者聯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進行治療,對乙組患者聯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大隱靜脈主干上段抽剝術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結果: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上段抽剝術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顯著,且患者術后的并發癥較少、病情的復發率較低。
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大隱靜脈主干上段抽剝術;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乏力、患肢存在酸脹感和沉重感、靜脈隆起等,嚴重時可并發下肢水腫、皮膚營養障礙或皮膚潰瘍等并發癥,從而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該病[1]。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是過去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手術方法。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EVLT)、血管腔內射頻術(RF)、經內鏡筋膜下交通支結扎術(SEPS)等新型的手術方法[2]。臨床研究表明,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術后病情的復發率為7%~65%[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上段抽剝術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
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江蘇省徐州市康復醫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200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100例患者。在甲組中,有男58例,女42例,年齡為23~78歲,平均(54.32±6.15)歲,病程為2~40年,平均(15.62±6.38)年。其中,有單側肢體發病的患者63例,雙側肢體發病的患者37例。在乙組中,有男53例,女47例,年齡為28~79歲,平均(56.48±5.37)歲,病程為4~35年,平均(13.58±5.34)年。其中,有單側肢體發病的患者68例,雙側肢體發病的患者3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20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下肢靜脈曲張的診斷標準,且經下肢靜脈造影檢查得到確診。2)病情分期在C2期以上。3)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4)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臨床資料缺失。2)患有血液系統疾病。3)術后不能完成隨訪。4)患有精神類疾病。
1)對乙組患者聯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大隱靜脈主干上段抽剝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患者腹股溝皮膚皺褶下方股動脈搏動內側的一橫指處做一個長約2 cm的順皮紋切口,切開皮膚。在Scarpa筋膜下找到患者的大隱靜脈,對其大隱靜脈進行高位離斷,用1號線結扎、縫扎其大隱靜脈的近端。僅結扎患者切口視野可見的大隱靜脈分支,不要刻意擴大切口或廣泛分離找齊其5條大隱靜脈分支。郭宏杰和劉維藩[4-5]等研究表明,全部或部分處理患者大隱靜脈的分支與不處理無明顯的差異。由患者大隱靜脈的遠側斷端導入一次性剝離器。將剝離器下行至膝下大隱靜脈分支較多的部位或靜脈團處。在患者膝下大隱靜脈分支較多的部位或靜脈團處做一個1~2 cm的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結扎其大隱靜脈的各分支或分離、結扎其曲張的靜脈團。暴露剝離子,自上向下進行抽剝,取出患者大隱靜脈主干的上段。用Diomed激光治療儀對患者小腿大隱靜脈的主干及曲張的靜脈分支進行靜脈腔內激光治療。激光治療儀的各項參數為:下段主干的功率為14 W、分支主干的功率為12 W、脈沖的時間為1 S、每次退出光纖約3 mm。治療時用手指壓住光纖的頭部,其目的有以下兩點:一是防止光纖的頭部翹起,燙傷患者的皮膚。二是使光纖的頭部與患者的靜脈壁更好地貼合,加大隱靜脈內膜損傷的面積,從而有利于管腔的閉合。術后用彈力繃帶和棉墊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加壓包扎。2)對甲組患者聯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患者腹股溝皮膚皺褶下方股動脈搏動內側的一橫指處做一個長約2 cm的順皮紋切口,切開皮膚。在Scarpa筋膜下找到患者的大隱靜脈,用鉗夾對其大隱靜脈的根部進行高位結扎。由踝部向患者的大隱靜脈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插入光纖至患者股部大隱靜脈的結扎處。用Diomed激光(功率為14 W,間隔時間為1 S)以3 mm/s的速度后撤光纖,直至從患者的踝部撤出。對患者曲張的淺靜脈進行穿刺,見回血后置入光纖,以12 W的功率進行靜脈腔內激光治療。治療中及治療后注意對患者的靜脈進行壓迫。術后用彈力繃帶和棉墊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加壓包扎。3)術后處理:術后抬高患者的患肢,囑其注意休息。用阿司匹林對其進行預防血小板聚集治療,用地奧司明對其進行消腫治療,同時指導其進行患肢鍛煉。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術后第5天將繃帶拆除[6]。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記錄其病情的復發情況。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復發率的對比
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手術方式正朝著微創、美容的方向發展,但微創并不等于無創,手術的切口數也不是越少越好。筆者所在的醫院在剛引進激光腔內技術時,過分追求微創和美觀,致使部分患者術后出現大隱靜脈主干血栓性靜脈炎、皮下硬條索經久不能吸收及靜脈主干復通等問題。近年來,筆者采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大隱靜脈主干上段抽剝術對靜脈曲張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聯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上段抽剝術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顯著,且患者術后的并發癥較少、病情的復發率較低。
[1] 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516.
[2] 劉鵬.靜脈疾病的綜合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2.
[3] Brake M,Lim CS,Shepherd AC,et al.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of recurrent varicose veins[J].J Vasc Surg,2013,57(3):860-868.
[4] 郭宏杰,張憲生,尹杰.改良微創剝脫聯合電凝術治療下肢大隱靜脈曲張[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2):129-130.
[5] 劉維藩,譚小宇,曾連山,等.保留五大分支大隱靜脈次高位術:附288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8(8):508.
[6] 將米爾,張培華.臨床血管外科學[M].第三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570-571.
R615
B
2095-7629-(2017)14-0055-02
張虹桂,女,漢族,1979年3月出生,籍貫;泰州,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