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偉,陳敬忠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轉移瘤的效果探討
肖 偉,陳敬忠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目的:探討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轉移瘤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脊柱轉移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40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14例患者,乙組中有26例患者。對甲組患者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對乙組患者使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和手術前后的VAS評分。結果:1)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乙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術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降低,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與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轉移瘤的效果相當,均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后,患者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更低,手術的安全性更高。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脊柱轉移瘤;經皮椎體成形術
脊柱轉移瘤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脊柱的神經密集,且血供豐富,因此易導致惡性腫瘤向脊柱轉移。臨床研究表明,脊柱是甲狀腺癌、乳腺癌、腎癌、前列腺癌及肺癌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1]。相關的研究指出,有20%以上的脊柱轉移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害。腰背部疼痛和胸部疼痛是該病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癥狀。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脊柱微創手術在脊柱轉移瘤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臨床上治療脊柱轉移瘤的微創手術主要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和經皮椎體成形術[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轉移瘤的效果。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脊柱轉移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40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14例患者,乙組中有26例患者。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其最小年齡為37歲,最大年齡為79歲,平均年齡為(58.76±2.17)歲。原發癌:其中,有原發癌為肺癌的患者12例,為乳腺癌的患者5例,為腎癌的患者4例,為甲狀腺癌的患者3例,為前列腺癌的患者2例。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4例;其最小年齡為35歲,最大年齡為77歲,平均年齡為(56.46±2.36)歲。原發癌:其中,有原發癌為肺癌的患者6例,為乳腺癌的患者3例,為腎癌的患者2例,為甲狀腺癌的患者2例,為前列腺癌的患者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4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脊柱轉移瘤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得到確診。2)預計生存期在1年以上。3)自愿參與本研究。4)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2)存在嚴重的活動性感染。3)重要的臟器、血管或神經被腫瘤侵及。4)存在凝血功能障礙。5)椎體、椎弓根或椎體后緣骨皮質被腫瘤嚴重破壞。6)臨床資料缺失。
1)對乙組患者使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將其腹部懸空。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在患者患病椎體前的三分之一處進行穿刺,在X線機的透視下將穿刺針逐漸插入到椎體前中部距離椎體前緣約5 mm處。取出穿刺針,置入工作套管。沿工作套管置入球囊,對患者的椎體進行膨脹擴張處理(進行球囊擴張處理有利于椎體復位,避免發生骨水泥滲漏)。取出球囊,將調好的骨水泥經工作套管置入患者的椎體內。待骨水泥初步固化后,取出工作套管,縫合其皮膚。術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2)對甲組患者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將其腹部懸空。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在患者患病椎體前的三分之一處進行穿刺,在X線機的透視下將穿刺針逐漸插入到椎體前中部距離椎體前緣約5 mm處。取出穿刺針,置入工作套管。將調好的骨水泥經工作套管置入患者的椎體內。待骨水泥初步固化后,取出工作套管,縫合其皮膚。術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 、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術中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術后其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能夠獨立翻身和行走。有效:患者術中未出現或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術后其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勉強能夠翻身和行走。無效:患者的治療效果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根據骨水泥滲漏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3類。1類為椎體血管處發生滲漏,2類為椎體附近的組織發生滲漏,3類為硬膜外或椎管內發生滲漏。手術前后,對兩組患者進行VAS評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嚴重。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治療的顯效率為65.38%(17/26),有效率為30.77%(8/26),無效率為3.85%(1/26),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15%(25/26);甲組患者治療的顯效率為64.29%(9/14),有效率為28.57%(4/14),無效率為 7.14%(1/14),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13/14)。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甲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為21.43%,乙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為3.85%。乙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降低,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術前及術后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
脊柱轉移瘤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研究表明,40%~80%死于惡性腫瘤的患者均存在癌灶骨轉移的現象。脊柱轉移瘤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腰背部疼痛和胸部疼痛。患者出現上述癥狀主要是因為其椎體受到惡性腫瘤的破壞,導致其椎體的穩定性下降或發生顯微骨折,或腫瘤生長刺激其附近的神經。患者疼痛的程度取決于骨質被破壞的程度、腫瘤的生長速度以及神經受壓的程度。為了增強患者椎體的穩定性和強度,緩解其疼痛,并進一步控制腫瘤的發展,臨床上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3]。化療具有嚴重的毒副作用,且治療的周期較長。放療雖然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但見效較慢,且不能提高其脊柱的穩定性[4]。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均是臨床上治療脊柱轉移瘤的常用術式。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進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時需要用球囊對患者的椎體進行擴張處理,然后再注入骨水泥。這樣可以將患者脊柱內的松質骨壓實,從而避免其發生骨水泥滲漏。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與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轉移瘤的效果相當,均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后,患者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更低,手術的安全性更高。
[1] 燕太強,郭衛,楊榮利,等.骨水泥椎體成形在治療脊柱轉移瘤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4):318-323.
[2] 劉靜.骨水泥椎體成形在脊柱轉移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 ,2014,35(3):497.
[3] 劉勇,夏波,李新福,等.椎體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療脊柱轉移瘤:脊柱穩定性與疼痛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6):2484-2488.
[4] 張緯,施建黨,牛寧奎,等.經皮椎體后凸骨水泥成形聯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療脊柱轉移瘤[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3):371-376.
[5] 顧曉暉,楊惠林,唐天駟,等.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多發性脊柱轉移瘤[J].江蘇醫藥,2006,32(4):321-323.
[6] 程軍.多發性脊柱轉移瘤經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后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576-577.
R738.1
B
2095-7629-(2017)14-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