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燕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德州 253014)
淺論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中的價值
白云燕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德州 253014)
目的:探討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將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試驗組,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這兩組人員均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并比較其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結果: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7.31±0.03)ng/ml,對照組體檢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0.02±0.01)ng/ml。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鈣素原是血清降鈣素的前體物,是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激素原。血清降鈣素原可分解為降鈣素、羧基端肽和氨基端肽。正常情況下,血清降鈣素原主要是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合成的。健康人的血液中僅含有極少量的降鈣素原。在人體發生嚴重細菌感染時,其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會快速升高。臨床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不受中性粒細胞缺乏、免疫缺陷及使用非甾體類及甾體類抗炎藥等因素的影響。與用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感染相關生物標志物相比,用血清降鈣素原診斷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且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與炎性反應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在為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前,對其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可有效地減少抗菌藥物濫用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探討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臨床價值,筆者對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收治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試驗組。從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對照組。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37 例(占61.67%),女性23例(占38.33%);其年齡為20~55歲,平均年齡(35.0±6.5)歲;其中有重度感染患者11例(占18.33%),中度感染患者25例(占41.67%),有輕度感染患者24例(占40.00%)。對照組體檢者中有男性35例(占58.33%),女性25例(占41.67%);其年齡為22~58 歲,平均年齡(36.0±7.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這兩組人員均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檢測方法是:1)在清晨采集受檢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對血樣進行分離血清處理。2)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小型VIDAS全自動化學熒光酶標免疫檢測系統對血樣中降鈣素原的含量進行測定。血清降鈣素原的正常值范圍是:≤0.05 ng/ml。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7.31±0.03)ng/ml,對照組體檢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0.02±0.01)ng/ml。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人員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比較(ng/ml,±s)

表2 兩組人員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比較(ng/ml,±s)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試驗組 60 7.31±0.03*對照組 60 0.02±0.01
血清降鈣素原是由甲狀腺細胞產生的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血清降鈣素原可分解為降鈣素、羧基端肽和氨基端肽。正常情況下,血清降鈣素原主要是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合成的。臨床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不受中性粒細胞缺乏、免疫缺陷及使用非甾體類及甾體類抗炎藥等因素的影響。有研究表明[1],與用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感染相關生物標志物相比,用血清降鈣素原診斷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且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與炎性反應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進行細菌培養檢查是診斷細菌感染的金標準。但是,進行細菌培養檢查的時效性較差,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較多,如操作不當、標本在運輸過程中遭受污染等。降鈣素原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3×103,半衰期為30 h,在人體內的穩定性很好。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很低(約0.0025 μg∕L),有時甚至檢測不到。在人體發生嚴重細菌感染時,其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會快速升高。
對于疑似細菌感染患者,臨床上常采用其進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檢查的結果來判定其是否存在細菌感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檢查的結果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用其判定機體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并不十分準確。降鈣素原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患者發生炎癥反應的早期,其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就會明顯升高。Assicot等[2]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在患者發生細菌感染時,其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會明顯升高。在患者發生非細菌性感染時,其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僅輕微上升,改變并不明顯。由此可見,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可鑒別細菌感染和非細菌性感染。在為疑似細菌感染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前,對其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可有效地減少抗菌藥物濫用的情況。
有學者指出,對患者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結果為≤0.05ng/ml時,臨床醫生無需應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只需對其進行常規的病情監測即可。在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后,即可準許其出院。對患者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結果為0.05~7.00ng/ml時,臨床醫生可酌情為其應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結果為>7.00ng/ml時,臨床醫生必須應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為了進一步探討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臨床價值,筆者將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收治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試驗組,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這兩組人員均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并比較其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7.31±0.03)ng/ml,對照組體檢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為(0.02±0.01)ng/ml。試驗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此診斷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劉運雙.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預示革蘭陰性菌血癥的價值評估[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5,30(2):77-83.
[2] 黃思思,謝遠強.血清降鈣素原定量檢測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6):815-817.
R63
B
2095-7629-(2017)14-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