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軍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那么,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大力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各科目的教學水平,成為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大力開拓校外課堂,積極了解、學習信息技術也成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教育;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
為了培養廣大中職學校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充分提高全社會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各職業學校的廣大教師積極地學習探究,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大大加速了職業學校的教學現代化、信息化,對于職業學校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
信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對社會影響巨大,其中既有好的影響,也有不良影響。自從信息技術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信息技術在生活中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信息泛濫、信息污染、網絡信息犯罪等。所以,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
二、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職業教學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多,使得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信息技術為職業學校的在校生創造了更加便利的學習環境,它作為一種學習手段被廣大職業學校的學生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了中職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三、信息技術帶給中職教學的挑戰
(一)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發生變化
現代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大不相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獲得知識。而在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教師的作用已經不像原來那么固定,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查閱、搜索等功能手段能夠及時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點。對于中職教師來說,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可以豐富、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育對象的改變
在傳統教育中,教育的對象一般是指在學校正在接受正規教育的學生,或者是在學校進行繼續教育的成年人。但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普及,大大擴展了教育的人群范圍,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接受教育。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數字土著”“數字移民”“數字恐龍”等關于不同年齡人群的網絡俗稱。
(三)加強學習者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任何知識點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學習生活。但是,有良好的學習資源并不表示就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分析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信息的判斷、鑒別能力還不夠,難以分清楚信息的好與壞。因此對于中職教師來說,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十分重要。
四、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各學科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教育模式不斷改革創新,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中職教學的各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信息技術與各科的特點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絡環境下,實行新的教學手段,如建模式教學、學案式教學等。
(二)運用信息技術,培養中職學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現代化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中職教學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考慮問題時能從多方面分析,有強大的收集、獲取信息的能力,思想獨特、新穎,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中職教師在設計教學課程時,要大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愉快地學習。
(三)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校外課堂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僅僅在學校課堂上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中職院校應該積極地挖掘、拓展校外課堂。例如,創建數字化教學,利用數字化學習設備使教師和學生可以一對一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把課程的教學課件和配套課程及時發到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登錄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一對一地進行解答。這樣就使教學過程突破了傳統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教學活動。
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中職院校的教學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廣大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過程,積極發揮網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寓教于樂,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彭丹薇.信息技術與中等職業學校工科教學有效整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2]呂培梅.“做—學—再做”教學模式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endprint